人類隆乳史!想把胸部變大 曾經得賭上性命

吳京平 2023年07月20日 07:00:00
(2023 © Daniel Horande , Boudoir shoot @ Flickr, CC BY-SA 2.0.)

(2023 © Daniel Horande , Boudoir shoot @ Flickr, CC BY-SA 2.0.)

早在十九世紀,塑身衣開始流行。在電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裡,就有這種情節。女士們都拼命想把腰勒緊點,看起來更細一點。這種作法其實也不難理解,勒腰是為了反向襯托出胸部的豐滿,這才是女士們真正想要的。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長期過度擠壓內臟。

 

在十九世紀末,歐美出現以石蠟為原料的「注射式豐胸」。沒錯,又是石蠟,這次還混合一些其他的油。不用這東西能用什麼呢?當時也沒有其他更好的材料了。這是人類史上最早的醫療豐胸技術。但很快的,大部分接受石蠟豐胸的女性都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擴散感染、乳房硬化、誘發乳癌等,因此,這項技術在1920年代後已被明令禁止。

 

1895年,德國醫生文森.徹爾尼(Vincenz Czerny)就為一位因慢性囊腫切除乳腺的女演員做了隆胸手術,用的是患者自體的脂肪。雖然脂肪後來被吸收了,但這也算為後來的自體脂肪隆乳手術開創了一次大膽的探索。不過,局限於當時的技術水準,女士們想要打造完美胸部的願望一直都無法實現。

 

手術的方案看起來不夠安全也不夠成熟,那物理方法總會安全可靠一點吧。二十世紀初,法國婦女們都被一個「吸盤」的廣告吸引了目光。還真的有人相信這種東西,靠真空吸盤往外吸,再靠水柱刺激乳房,就能達到豐胸效果。看來那個時代,為了好看,商人什麼都敢賣,消費者也什麼都敢信。

 

 

反正繞了一大圈,身體的整形還是搞不定,依然只能在臉上做文章。1924年,《紐約每日鏡報》(New York Daily Mirror)上刊登了一句廣告:「誰是紐約最醜的女人?」這什麼意思?其實這是一則廣告,其承諾,被選出來的最醜女孩將會得到免費的整容服務。這種行銷手段在現代其實也不少見,畢竟炒作起來還是挺有效果的,他們近百年前就玩過了。廣告上也寫得很清楚,為了防止各位醜女孩暴露身分,引起困擾,報紙上刊登的照片都會是修改過的,不用擔心會洩漏隱私。他們考慮得還挺周到的,這可是1924年的事。

 

有人可能會問,那個時代就能「修圖」了?是啊,那年頭雖然沒有電腦軟體,但可以用暗房曝光技術,也可以用顯影液、定影液等工具塗塗抹抹來修改。慈禧太后的照片也有經過塗抹的版本,修圖後臉上皺紋明顯減少了。改變臉型在當時還很難,但去皺紋這種小事還是做得到的。

 

現今,很多人都懷念那個純天然、沒有美顏整容和修圖軟體的年代。但不幸的是,從十九世紀末開始,所謂「純天然」的美,其實已經名存實亡了。民國初年,中國曾出版過一本叫《美眼整容新療法》的書,書中不僅圖文並茂,連眼睛、鼻子哪裡能整、如何整,都寫得非常詳細。甚至連北京、天津哪些醫院能動手術,具體的地址都提供得清清楚楚,這就是一本醫療美容的推廣手冊。

 

當然,當時也有醫療美容的報紙廣告,少不了刊登幾張手術前後的對比照片。以現在的審美觀來講,整過以後可能還不如不整呢。割個雙眼皮倒也不是不行,但如果兩層眼皮的間隔不小心分得太開,看起來就像鐵軌了!那時期很喜歡用名人明星來打廣告,也沒有什麼好遮掩的,某位明星哪裡動過手術都有明確標注。畢竟當時,能享有這種醫療服務的都是少數人,物以稀為貴嘛,有什麼好遮遮掩掩的呢?

 

 

一戰後,世界享受了一段和平的時光,但不久後,二戰就開打了。一旦打仗,整形醫療的重心全都轉向創傷修復。吉利斯的一名學生,也是他的表弟阿奇博.麥欽道(Archibald McIndoe),第一次對因燒傷而導致毀容的飛行員施行外科整形手術。這是外科整形的一次重大事件,麥欽道為當時整形外科的研究發展奠定了基礎。嚴重燒傷可不是好看不好看的問題了,如果沒處理好可是會致命的。所以,不管是吉利斯還是麥欽道,他們秉持的理念還是救死扶傷,為傷殘人士服務。

 

但吉利斯另外一位學生走的道路就不同了。來自巴西的伊沃.皮塔圭(Ivo Pitanguy)是整形美容界的大師,他認為整形手術,就是為了讓那些被上天「遺棄」的天使重拾新生的希望。這話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人為什麼沒自信呢?如果是因為長得有缺陷,沒關係,修補一下不就沒事了?所以他強調,整形手術還可治癒一些心理小疾病,例如自卑、自閉等。心理有問題,也可以靠整容提振自信。有了他的大力推動後,巴西逐漸成了整形大國。

 

二戰後,世界剛平安沒有多久,韓戰就爆發了。醫療整形技術也在此時湧入韓國,許多美國醫生來到韓國,為傷殘的軍人修復容貌。戰後,不少韓國外科醫生都學會了整形技術。在接下來的和平時期,戰爭造成的創傷很少,他們就為有脣腭裂的孩子修復臉龐,整形技術在這方面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但誰也想不到,後來韓國的醫療整形能普及到現在這種老少皆宜、人人必備的程度,韓國也成了整形美容的大國。

 

所以,這整件事從為了救死扶傷,轉變成提升自信的方法。這意味著,在臉上動刀的人不一定有什麼生理疾病,有很大的可能是健康人士。

 

 

至於女士們長久以來的改善身材的願望,到了1950年代終於出現了曙光。過去人們曾嘗試過豐胸,但總是失敗,因為石蠟不聽話,總是在身體裡到處亂跑。在此時,美國有一位醫生,發明了植入海綿的豐胸手術,並在海綿外包裹一層聚乙烯,以防止纖維組織長進海綿裡面。有了這個技術後,在手術結束的一年內,女士們都很滿意。但在一年後,海綿就扁掉了,整體體積縮水了25%,而且變得硬邦邦的。這個問題困擾了整形醫生多年,但這其實不是手術的問題,而是材料的問題。材料如果不可靠,能有什麼辦法呢?

 

1963年,湯瑪斯.克羅寧(Thomas Cronin)和法蘭克.傑羅(Frank Gerow)發明了矽膠植入物。這其實就是一個矽膠袋,裡面裝進液體矽膠後,手感非常好,一度很流行。但隨著使用人數越來越多,隱患也出現了。畢竟豐胸是僅次於雙眼皮的第二大醫學美容方式,過去沒發現的問題,現在逐漸冒了出來。1992年,美國FDA下令禁止再以矽膠植入物進行豐胸手術,這種東西是有風險的。

 

後來出現的自體脂肪隆乳,則是從大腿或者肚子等地方,吸取多餘的脂肪後移植到乳房。安全性好,也不存在排斥反應,而且手感自然。但是,沒有多餘脂肪的瘦子無法動這種手術,渾身上下都找不到可以用的油,讓醫生該怎麼辦啊?即便是不瘦,有足夠的脂肪可以使用的人,在抽脂過程也有一定風險。

 

*本文摘自《醫學,從巫術到科學:戲很多的逆天續命史!人類為了「活」,所用上的智商和想像力,讓人驚嘆:這你也想得出來!》,大是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吳京平

 

中國科普作家、科學知識影音創作者、博客主播、中國科普自媒體聯盟「科學聲音」成員。題材以通俗科學史為主題,包括宇宙、工業革命、醫學、量子力學等,博客作品《科學史評話》系列總播放量超過5千萬次。


 
另著有《柔軟的宇宙》、《無中生有的世界》、《12堂經典物理課》等暢銷科普書籍。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