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小沒掌過廚的台獨先驅史明 流亡日本後為何開起餐廳?

台獨先驅、總統府資政史明(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台獨先驅、總統府資政史明(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那個左派青年的時代

 

史明,生於一九一八年日治時代台北州七星郡士林庄。父親林濟川,台中豐原人,是明治大學出身的農學家,也是當時「文化協會」的一員;母親施秀,是士林地區望族,十一歲時史明過繼到母系施家,所以在戶籍上才會註記施朝暉。

 

小時因為是長子又過繼到施家,與外祖母的感情非常親密。史明小時候的物質生活可說是無憂無慮,但隨著父親影響與中學時日本開始侵略中國的舉動,他萌發出「台灣意識」與「抗日意識」,接下來便赴日就讀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政治科。

 

早大學風即使在一九四○年代,如史明所言,依然充滿「自由、平等、反骨、在野」的精神,此時的他讀了不少社會主義的書籍並心生嚮往,覺得只要實行社會主義就可以打倒所有不公不義。與史明有過往來,也是日本台獨運動重要領袖的王育德,也是在一九四○年代就讀台北高等學校,接下來到日本就讀東京帝國大學,他曾說高校時代的「紅色流行病」,直到進入東大還感受到「熱潮的餘溫」。

 

 

這個左派時代的青年史明,畢業後便到中國參加反帝國的抗日戰爭及社會主義建設,然卻在此處對於中國共產黨的實際行事感到幻滅,於是一路巔簸,逃離解放區回到台灣。

 

一九四九年的台灣,已被新政權統治四年,因為「二二八」及政府高壓控制,已經有一批人,包括著名的廖文毅、王育德逃至日本,帶領在日本的台僑及留日學生進行台獨運動;謝雪紅則是到中國加入中國共產黨。史明眼中看到的也是「國民黨那麼橫暴,簡直和中共沒什麼兩樣!」、「比起日本時代,台灣為什麼變得快又壞?」

 

歷經中國經驗及台灣的狀況,史明認為「台灣人」與中國人是真的不一樣,不反抗無法讓台灣人過好日子。於是,他與一群和他一樣熱血的人組成「台灣獨立革命武裝隊」,想利用日本時代遺留下來的槍枝暗殺蔣介石。經過一年多被特務盯上,只好輾轉又流亡到日本,在日本獲得政治庇護,從此開啟他的海外台獨運動。

 

史明(麥田出版提供)

 

以料理撐理想

 

史明曾說,以他的學歷找一間商社當個職員,安穩過一生是可以的,為什麼要開一間飲食店,辛苦地掌廚燒菜?而且他還是富家公子哥,從小儘管吃而沒有做過,怎麼會開起新珍味?

 

這些問題對史明而言很單純,為了革命流亡到日本,打算將來還要繼續奮鬥於台灣獨立革命的志業上,因此要有自己的店面,方便同志能自由出入,也可以與台灣島內做聯繫的工作。一九五二年便與日籍女友平賀擺起三個榻榻米大的攤子,十二點多收攤就睡在攤子上面的板子,在沒有浴室的情況下,洗臉、洗澡、大小便等瑣事都是利用山手線車站裡的廁所。

 

看來非常刻苦的生活,史明卻覺得沒什麼,當時二次大戰才結束沒多久,東京被美軍轟炸得幾乎夷為平地,大家都是這樣過生活,甚至幽默地說:「麵攤是『五星級』飯店,夏天一抬頭都是星星,還有天然冷氣;冬天就和女友抱在一起睡,感情比較溫暖啦!」因為生意很好,擺攤三年後還了貸款,買了靠西池袋車站附近的店面,「新珍味」餐廳就這樣成為支撐一九五○年代以來,史明及其同時代理想者的大本營。

 

 

新珍味為何能有這樣的地位?隨著生意的穩定,史明開始在店面樓上的住所撰寫《台灣人四百年史》。他認為要打倒外來殖民政體,完成革命,台灣人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歷史才行,因此靠著白天空檔與每天打烊的深夜時間,撰寫一本以台灣人立場為主的歷史書,「史明」這名字就是寫完書後取的。《台灣人四百年史》使革命的理論基礎更加完整──包含台灣被殖民的史觀、台灣人的反抗歷史,以大眾角度書寫的左派立場。

 

另外,他也開始與台灣島內「台灣獨立革命武裝隊」再取得聯繫,開始訓練這些地下工作人員從事破壞公共建設、鐵路交通的工作,也因此在新珍味五樓設置一個試爆坑來測試炸彈威力,經費都是從餐廳的收入來支應。

 

除此,戰後在日本的台灣人中,有幾個與台獨有關的組織,如王育德的「台灣青年社」、神戶的「台灣公會」等,經費上或多或少都有來自史明的贊助,或者如郭雨新、盧修一、艾琳達、陳菊、鄭南榕等也都曾來到新珍味的樓上,在榻榻米、黑板,與大字報之間,重新認識自己。

 

 

可以說踏進新珍味的這群台灣人,端在手上的一碗大滷麵,熱騰騰的麵食除了是困頓環境中的一碗心靈慰藉,現實上也與新珍味主人史明的理想產生了連結,展現了這群人共同的價值觀與理想──「以料理撐理想,煮大麵造國家」。由此觀點來理解史明與新珍味,更能夠感受一碗大滷麵所承載的台灣命運。

 

史明在東京池袋開設的中華料理店「新珍味」(2018 © MiNe , MiNe-M5_100-0311UG @ Flickr, CC BY-SA 2.0.)

 

*本文摘自《民主的滋味:自由之前—入獄、囚禁、判刑,附著在日常味蕾上的衝撞與反抗》,麥田出版。

 

 

【作者簡介】

 

人權教育資源中心「民主的滋味社群」

 

人權教育資源中心是教育部國教署督導的學科中心之一,目的在推動人權教育。人權教育目的在推動人類尊嚴的教育,也就是在幫助學生了解「人之所以為人」最核心概念的意涵,藉由人權教育的實施,加強對人權的意識、了解、尊重、包容,而能致力於人權文化的建立,共同推展人類世界的和平與合作。

 

「民主的滋味社群」由一群致力於推動轉型正義的人權教師所組成,藉由飲食文化的議題來追溯過去一百年來在台灣土地上追求民主和人權的歷史事件,期望透過社會對話來擴大推動人權教育和轉型正義的基礎,這本書裡的各個篇章就是這個社群發展兩年的成果。

 

教育部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民主的滋味社群」成員——
汪雪憬(台南市立土城高中歷史科教師)
邱婉慧(國立台南家齊高中歷史科教師)
洪碧霞(高雄市立前鎮高中歷史科教師)
陳子珺(國立中科實驗高級中學雙語部教師)
陳婉玲(國立台南第一高級中學國文科教師)
陳燕琪(台中市私立新民高中歷史科教師)
黃文儀(新北市立板橋高中國文科教師)
黃惠貞(新北市立板橋高中歷史科教師)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連鎖餐廳、新開店、甜點)、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