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台灣聲音史料

李志銘 2024年01月29日 07:00:00
「蘇格蘭研究學院檔案館」收藏一批英國民族音樂學家於亞洲各國(包括台灣)採集的田野聲音檔案。(維基百科)

「蘇格蘭研究學院檔案館」收藏一批英國民族音樂學家於亞洲各國(包括台灣)採集的田野聲音檔案。(維基百科)

今年初蔡英文總統在她任內最後一場元旦升旗典禮發布文告,宣稱現在的台灣已是「世界的台灣」。

 

事實上,當新時代前來敲門之際,台灣人早已把門打開,透過民間學術機構的交流合作,讓世界重新看見台灣。

 

2023年11月,在原住民委員會及諸位學者多年協調努力下,英國愛丁堡大學正式返還了150年前「牡丹社事件」遭屠殺後輾轉流落於校內博物館收藏的台灣原住民(排灣族)四具勇士遺骨。

 

相對鮮為人知的是,如今同樣在愛丁堡大學轄下「蘇格蘭研究學院檔案館」(The School of Scottish Studies Archives),亦有收藏一批英國民族音樂學家約翰・利維(John Levy,1910~1976)早期1958年至1972年間陸續前往亞洲各國(主要包括印度、斯里蘭卡、不丹、韓國、中國、台灣等地)所採集的宗教音樂、傳統古樂、民間音樂等田野聲音檔案,總計約700卷原始錄音盤帶、數千張照片,以及大約 20 部紀錄影片。

 

由於約翰・利維本身不僅僅是具有廣泛文化興趣的獨立學者,同時也是一位技術精湛、敏感且具有開創性的錄音師,再加上他所使用的是擁有世界頂級類比錄音機美譽的「Nagra-S」型號可攜式盤帶機,因此這些現場錄音大多是在自然情境下的完整收錄,並且在音質方面都非常好。

 

其中約翰・利維大約自1965年起開始密集造訪香港、台灣兩地碩果僅存的古琴、琵琶和南管等傳統音樂演奏家,包括當時首批自中國大陸移居香港的琴人蔡德允、容思澤、吳宗漢伉儷,琵琶名家呂培原,以及台南「振聲社」的資深南管樂人溫俊秀、張再興、陳俊明等,並於1968年由英國BBC廣播公司出版《Chinese Classical Music》(中國傳統音樂)黑膠專輯。

 

1968年英國BBC廣播公司出版John Levy錄製《Chinese Classical Music》(中國傳統音樂)專輯。(作者提供)

 

據說當年約翰・利維特地遠道而來香港、專程拜訪古琴大師蔡德允(1905~2007),要求能否錄她彈奏古琴?聽聞蔡師原本不輕易讓人錄音,但見是遠來的嚴謹學者,便勉強答應,卻也只彈了一曲南宋琴家郭楚望的〈瀟湘水雲〉,所幸因此留下了珍貴的歷史錄音。

 

此外,亦有部分於1969年來台灣採集的聲音檔案,就在他完成錄音工作那年,約翰・利維隨即拿到美國紐約「Lyrichord」這家唱片公司編輯出版為兩張黑膠唱片:《Chinese Buddhist Music》(中國佛教音樂)專輯與《Chinese Taoist Music》(中國道教音樂)專輯。前者內容主要收錄了台北吉祥寺的念佛名號、台北龍山寺早課、竹林禪寺(位於新北市新店區)華嚴禮拜中的梵唄獨唱等佛教儀式音樂,後者則是在新竹地區採錄當地道教「齋醮科儀」音樂-諸如葬禮儀式、驅魔儀式、請神儀式、淨化心靈的咒語,以及道教齋醮法事中的儀式冥想等。

 

1969年美國「Lyrichord」唱片公司出版John Levy錄製《Chinese Buddhist Music》(中國佛教音樂)專輯。(作者提供)
1969年美國「Lyrichord」唱片公司出版John Levy錄製《Chinese Taoist Music》(中國道教音樂)專輯。(作者提供) 

 

約翰・利維自幼出生於倫敦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並且在英國著名的貴族學校「伊頓公學」(Eton College)完成他的中學教育。之後他開始對亞洲東方的哲學思想與神祕主義產生了濃厚興趣,同時也對亞洲民間音樂情有獨鍾,尤其是印度。為此,約翰・利維甚至願意拋棄他原本在英國的富裕日子,甘願「輕裝簡行」獨自前往印度過著簡樸生活。

 

與此同時,約翰・利維晚年也相當積極造訪亞洲各國採集當地民間音樂,並透過他的廣播節目與出版活動持續向西方介紹許多這些音樂傳統。

 

1976年,約翰・利維在倫敦去世之後,他生前所有收藏的田野錄音與各種有聲文獻資料全部被遺贈給愛丁堡大學「蘇格蘭研究學院檔案館」(The School of Scottish Studies Archives)保存。後來校方還特別為他專門設置了「約翰・利維檔案館」(The John Levy Archive)作為永久典藏,如今已是具有國際性的重要民族音樂學資源。

 

1985年9月,彼時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館長、同時也是戰後台灣第一位民族音樂學博士呂炳川(1929~1986),由於旅港講學五年間(1980年9月正式離台赴香港任職)深獲當地樂界的重視,因此被英國愛丁堡大學聘請過去擔任客座研究員。

 

根據當年《民生報》採訪報導,呂炳川表示,愛丁堡大學音樂系早在1960年代即已到台灣蒐集此地的民俗音樂,但因為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所以這些寶貴資料多年來長期被束之高閣。直到1985年,才有此契機透過香港中文大學,邀請到對台灣音樂有深入認識的呂炳川博士,特別以四個月的時間(1985年9月~12月底)進駐愛丁堡大學作研究。

 

這段期間,呂炳川大量待在愛丁堡大學的資料室中,將所有的有聲資料全部聽過,接著再作索引、分類。後來當他回到香港時,仍很積極接洽這些有聲資料出版的可能性,甚至還曾考慮再擇期赴英,詳細將這些資料整理成書出版。

 

奈何天不從人願,就在他結束愛丁堡大學客座研究工作回到香港,僅只過了短短三個月後(1986年3月15日),呂炳川便因心臟病突發驟逝,甚至就連最後的遺言都沒留下,一代學術巨人就這樣匆匆告別了人世。而當年這批聲音檔案,至今仍存放在愛丁堡大學「約翰・利維檔案館」(The John Levy Archive)一角,靜靜地等待著有緣人的到訪。

 

※作者為作家/參考連結:英國愛丁堡大學「約翰・利維檔案館」(The John Levy Archive)官方網站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