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崑玉:台灣自製潛艦有五道關卡 挑戰才剛開始

吳崑玉 2023年10月04日 00:02:00
潛艦成為維護台灣後門通道唯一的合理選擇,也是「嚇阻」的重要工具。(張哲偉攝)

潛艦成為維護台灣後門通道唯一的合理選擇,也是「嚇阻」的重要工具。(張哲偉攝)

潛艦國造在9月28日進行擲瓶命名儀式,立下一個里程碑,但不同系統人馬間的鬥爭隨即引爆,甚至引發叛國洩密疑雲。許多人感嘆這件好事,怎麼就演成了朝野間的政治鬥爭?我只能說,不論買潛艦或造潛艦,從頭到腳都是個敏感的政治問題,從來不是單純的國防議題。

 

台灣潛艦有36年沒有買進過新的魚雷

 

台灣的頭幾艘潛艦,幾乎都是前軍情局長汪希苓上將,1965年擔任駐外武官時弄進來的。最早是從義大利民間廠商,弄進來兩艘僅40噸的SX-404級微型潛艇,這兩艘是二戰時期義大利使用的二人座特戰潛艇。弄進來後成立武昌艇隊,便是256戰隊的前身。1972年汪任駐美副武官,又成功遊說美國國會與官員,出售兩艘茄比級潛艦,作為台灣海軍反潛訓練之用,即現今的海獅、海豹。後來荷蘭RSV船廠遭遇經濟危機,台灣於1981年趁機訂購了6艘旗魚級潛艦,後因國內預算問題,僅能先採購2艘。中國又強烈施壓,將大使級降為代辦級,迫使荷蘭國會反對後續4艘售艦計劃。汪希苓後因江南案被解職,判無期徒刑,但他的成果,也顯示了潛艦購買中,不可告人的情報系統努力。

 

潛艦256戰隊。(總統府提供)

 

這就是現今256戰隊4艘潛艦的身世由來。沒有一艘是明媒正取,出生成長佈滿了坎坷曲折。原因無他,中共打壓,美國不挺。中共對潛艦之感冒可以理解,畢竟如果台灣擁有足夠的潛艦戰隊,這些看不見的海底怪物,將會封鎖整個中國東南海岸線。美國的不挺就很令人玩味,一方面可能是不希望有太多不屬於美國的潛艦在海底亂繞,讓美軍海底聽音系統分不清楚誰是誰?另方面上個世紀後段,美中正如膠似漆,看到荷蘭的例子,老美也不想得罪中國。類似的例子在2000年後又發生一次。三項軍購中的潛艦案,美軍報價高達約110億美金,但當時德國209型潛艦一艘才約3億美金。美國當時已全數關閉柴電潛艦生產線,賣給台灣潛艦也只能算是「代購」,但這利潤也未免太豐厚了一點。加上後來發生911事件,美國需要中共穩住中亞內陸反恐戰線,台灣的在野陣營又連續反對,於是此案不了了之。

 

換言之,台灣的潛艦建軍,不論是外購或是自造,從一開始就是國際政治問題,也永遠排除不了國際政治與國內政治的干擾。在這種四面八方強力干擾下,想要一切合法,明媒正取,各種輸出入許可文件完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於是必得走些旁門左道,迂迴前進。就跟「雞鳴狗盜」之徒的原始典故一樣,遊走法律邊緣的,偷搶拐騙的,有時是為了達成任務不得不使的手段。舉個例來說,咱們從荷蘭買進來的海龍、海虎,其實是沒有配備先進魚雷的,後來是繞著彎偷偷跟印尼買德製的SUT魚雷,印尼又跟德國進貨,再用中海級戰車登陸艦去印尼運回來的。中共發現後,立即向德國施壓,德國立馬取消了印尼的輸出許可。這些魚雷,還曾在演習中錯失目標不爆,後來經過調校,解決了不同國家武器系統間的Bug,才能正常使用。從1984年SUT魚雷,到2020年美國宣佈出售MK48重型魚雷間,台灣潛艦有36年沒有買進過新的魚雷。

 

話說從頭,台灣為什麼需要潛艦?戰略上,台灣就是個鄰近大陸的小島,海權國家常愛據此小島或半島,作為貿易站或聚居地。從古老的腓尼基泰爾,中世紀的卡法,印度的果阿,英國人的香港,荷蘭人的熱蘭遮,西班牙人在和平島上築的聖薩爾瓦多,以至威尼斯人立國之本的威尼斯…。其戰略考量原理,都是據守一個小島或半島,以便與大陸貿易,又不容易被陸路大軍攻破或包圍。這個貿易站或據點,又稱租界,通常會建築一個堅固的城堡,但後方必須有個港口,以便補給、增援、或撤離。台灣在軍事地理上,就是這種島國,陸地是個足以抵禦跨海進犯敵軍的城堡,但後方必須開口獲取增援與補給。而北面的宮古海峽,南面的巴士海峽,正是擋住中共海軍包圍封鎖的兩條通道。

 

潛艦是維護台灣後門通道唯一的合理選擇

 

在戰術上,所有海面上漂的東西,都能被衛星、雷達、或無人機偵測到,只要能被看到,就能被飛彈打掉。但水面下的東西,就只能用「聽」的,這是美軍擁有那麼多傳統軍力與核武飛彈,還是要保留大量核子彈道飛彈潛艦,以作為「第二擊」兵力的原因。換言之,以台灣離大陸之近,中共又像下餃子一樣造軍艦,撒金針菇一樣的造飛彈,台灣造再多水面艦艇,也難逃中共毒手。於是,潛艦成為維護台灣後門通道唯一的合理選擇,也是「嚇阻」的重要工具。中共可以派航母偷渡到台灣東方海面,但他損失不起,那會嚴重打擊士氣,動搖國本。而潛艦正是最有機會襲擊航母的戰術工具,即使強大如美軍,瑞典的哥特蘭級潛艦,也曾在2005年的一次演習中,潛進美軍航母戰鬥群的紅區中,拍攝多張雷根號航母照片,代表已將其擊沉。如果是在實戰,MK48魚雷打得沉航母嗎?可以,大約兩枚到三枚就夠了。

 

圖為潛艦武器系統Mk-48 ADCAP魚雷。(翻攝自洛克希德馬丁網站)

 

就台海地形,台灣海峽平均深度80米,根本不適合潛艦活動,台灣南北兩端以至東部深水區,才是潛艦的天堂。但海鯤級的X型尾舵,顯然也考慮到最壞狀況下,在台海淺水區執行任務的需要。必要時,如要用潛艦伏擊反登陸艦隊,鐵定要挑最大的那條船下手,例如登陸艦或滾裝貨輪,這就需要先逃過驅逐艦的聲納偵搜。而最好的靜音手段,便是暫時停止呼吸,在潛艦戰術,這就叫作「坐底」,即停在海床上不運轉,自然沒有噪音可供偵測。說實話,在反登陸上,無人機、無人半潛艇,遠比潛艦更適合,而那又是另一個課題了。

 

接下來是麼造出來的工程問題。先講態度原則,如果戰略戰術上有需要,但實施上有困難有障礙,該做的不是宣告放棄,而是奮力突破障礙。前述那段台灣海軍潛艦建軍史,就是幾十年來奮力突破障礙的故事,關鍵不是光明正大又完全合法,而是不擇手段也要成功。所以,我對參與者的人品評價,對過程的合法合規,向來嗤之以鼻,只要能造出好東西來,一切都可以忍受。但對於處處阻撓,說沒設計好所以擋工程預算,同時又去擋設計預算的行為,孔子入太廟每事問,卻又將問來的事洩漏出去的行為,皆視為惡劣的敗事企圖,至於是為了圖利,還是叛國,那得由檢調去查。

 

潛艦國造必須成為戰略資產

 

軍事工程問題遠比正常的工程複雜得多,最主要問題出在戰鬥系統與儎台的系統整合(System Integration,SI)之上。軍工企業與軍火商都夢想做SI,因為那有最大的利潤分配權與議價權。但實際上,SI需要經驗,更需要高度技術,才能去除各項裝備間的不相容,除去所有的Bug。做過電腦系統的都知道,最痛苦的不是寫程式,而是Debug。海鯤級是全新的新系統,國際政治環境下又不得不搞國際牌拼裝車,SI的功力非得超高不可,但台灣卻無此種經驗、人才、與技術,於是得請外國專家協助,而這波風暴主要就出在SI人力上。很多工程技術的突破,關鍵就在一個人的一顆腦袋上,而不是幾斤幾兩的計較金錢。潛艦國造的確是門可以連吃40年的好生意,但重點是做好做出來,不能老要求別人吃齋唸佛,自己吃香喝辣。這是潛艦國造的第一個關卡。

 

第二個關卡是港試與海試。潛艦儎台的潛得下去,也浮得上來,引擎等水下噪音得控制在極度安靜標準下,不能像中共,造出一批號稱「水下火車頭」的元級潛艦。做不到這些標準,一切都是白費工夫。海試之所以關鍵,在於其風險甚大,且人員均需上艦測試,又不能像戰機一樣彈射跳傘,或水面艦般棄船逃生。美軍長尾鮫號便在海試時發生意外,艦上一百多條人命沉入海底。這一關,不只是開出去而已,連同救難船與測試平台都得就位。

 

第三個關卡是戰系測試。如同前述的魚雷與飛彈,從目標獲取到訊號傳輸再到成功爆破,整個戰系的整合與資安,都需要不斷測試以求完美。但台灣即使造出潛艦,卻還沒造出魚雷,不得不仰賴美國洛馬與雷神等公司裝備戰系。如果沒有足夠好的戰系裝備,海鯤級也只能是條觀光潛艦。

 

海鯤號雖是一個讓人欣慰的里程碑,但其未來挑戰仍大,不該唱衰,也不必過度歡騰。(張哲偉攝)

 

第四個關卡是基地設立。如果真要造到8艘,那就需要潛艦專用基地,淺水左營顯然不是潛艦的理想基地,理想基地是在東海岸設立洞窟式基地,如同中共在海南做的一樣。否則,第一擊就把潛艦基地給毀了,還維持什麼生命線?

 

第五個關卡,還是回到人才。政軍高層到底是把潛艦國造當成一個長期戰略?還是只當成一項軍事採購?或者單純的標案?如是後者,買就好了,何必大費周章自造潛艦?而且就算造完8艘,過個40年,一晃就老了,又得從頭來走一遍,這樣對嗎?如是前者,那就需要制定如日本一樣的國策,或者國家戰略,將自造潛艦視為長期發展的一項軍工企業,一年造幾艘?或可以外賣幾條?源源不絕,以維持軍工企業的生存,及珍貴頭腦與經驗的傳承。企業不像標案,標案可以時有時無,上自長官下至承辦依然照吃皇糧,但企業沒有標案或業務就會倒閉。這是當政者必須與在野黨商定協議的共同意志,不論誰執政,潛艦國造這項國策都能延續執行,才會讓這一切努力有長期累積的價值。


結論是,海鯤號雖是一個讓人欣慰的里程碑,但其未來挑戰仍大,不該唱衰,也不必過度歡騰,每一步都還有不同的挑戰。重點是,國安高層是否想得夠深夠遠?能否用經營一個企業的心境,來看待這個事業?有無心胸讓各方參與,多方協商,讓潛艦國造,成為台灣可以長期保有的戰略資產?

 

※作者為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