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必須積極推動「情報改革」

局外人 2024年01月25日 07:00:00
賴清德總統跟國安團隊應該思考如何推動情報界的文職化、多元化,以帶動情報界的脫胎換骨。(美聯社)

賴清德總統跟國安團隊應該思考如何推動情報界的文職化、多元化,以帶動情報界的脫胎換骨。(美聯社)

隨著總統大選的塵埃落定,作為總統當選人的賴清德在選後的政治佈局、施政方向一直為外界所討論,特別是在外交、國防、兩岸等領域上,未來賴清德總統跟他的國安團隊如何在現任總統蔡英文的基礎上持續著力、甚至再創新局,是國內外都在關注的焦點。

 

相較於前述議題,筆者認為還有一個領域是賴清德總統跟他的國安團隊同樣該關注的,那就是推動情報改革。

 

情報工作是台灣國家安全「雷達」

 

日本前內閣情報調查室室長大森義夫曾把情報機構之於國家的重要性,比擬為雷達之於輪船,作為國家的「雷達」,情報工作是國家安全不可或缺的。

 

在可見的未來,中國的加強打壓、國際局勢的持續動蕩的不穩定外部安全環境,更需要情報工作這個「雷達」為台灣的國家安全提供預警。

 

今日作為台灣國家安全「雷達」的情報工作,面臨著諸多問題,需要徹底的革新。

 

無庸諱言,今日台灣情報界需要推動情報事務革新,無論是組織、觀念、管理文化、人才招募、公眾形象等層面都急待革新。

 

然而,在蔡總統執政期間,雖然任命學術界出身的陳明通、蔡明彥出任國安局長是較為明顯的人事革新,但是仍欠缺對情報界通盤的改革,這個未竟之業看來只能留待繼任者推動。

 

關於未來情報界的革新方向,筆者不揣冒眛提出數點作為拋磚引玉:

 

一、如何擘畫情報改革的藍圖

 

推動台灣情報界的情報事務革新,勢必需要一套改革路徑圖,向情報界內外展現改革所帶來的效益跟未來面貌。

 

因此,除了組成熟悉情報界跟情報事務的國安團隊之外,應該思考成立一個廣納監察委員、國安人士、退休情報官員、情報學者等各方專業人士的調查委員會,針對台灣情報界目前的問題、組織調整、解決方案作詳盡的調查,為情報事務革新提供指引方向。

 

二、如何建立適才適任的情報首長遴選機制

 

一個適任的領導者對於情報機構至關重要,如果由不適任者擔任首長,會嚴重影響內部的士氣跟外界的觀感,如軍情局、國安局等軍系情報機構過往都曾發生過這樣的問題,這突顯遴選適任者擔任情報機構首長的重要性。

 

這些軍系情報機構首長過去都是因為「長官意志」而出線,但是往往不見得是領導情報機構的適任者,因此如何改善遴選機制讓適任者出線,以及如何建立情報界領導人才的儲備庫,是賴清德總統跟國安團隊未來應該思考的方向,從制度、人事等層面著手改革。

 

三、如何推動情報界的文職化、多元化

 

今日的台灣情報界在文職化、多元化的步伐依然遲緩,這一點在國安局、軍情局、電展室等軍系情報機構特別明顯,而且仍然受到保守僵化的軍系文化桎梏。

 

觀察家施威全曾在〈讓國安局從軍轉文 陳明通能嗎〉指出:

 

「情治工作,腦袋重要,體能其次,情治工作不是007電影裡的詹姆士龐德,高空跳傘、尖峰滑雪、躍跳深淵,最後還得與美女周旋,所以體力要好。就算國安工作需要冒險犯難,重點還是在腦袋。......不是軍人不好,是軍事體系的積習拖累了國安局,讓天才也只能裝白癡。」

 

隨著情報界軍系文化窠臼的滯後再加上台灣社會的日益多元化,台灣情報界在未來勢必會面臨進一步開放文職化、多元化的呼聲,除了繼續堅持任用文職首長執掌國安局的政策之外,賴清德總統跟國安團隊應該思考如何推動情報界的文職化、多元化,以帶動情報界的脫胎換骨。

 

四、如何重塑情報界的公眾形象

 

台灣情報界對於公眾形象的經營始終保守,如何打破情報界跟公眾的隔閡,重塑情報界的公眾形象是未來情報界必須面對的課題。

 

但是情報界對此的態度依然非常保守,甚至不乏抱持陳舊的自我封閉作風,以「一切都是國家機密」、「做的不好不能說,做的很好更不能說」等態度繼續維持跟公眾的隔閡,更不曾思考比照國際情報界的趨勢善用社交媒體、影劇、動漫等媒介增進自身的公眾形象。

 

情報單位更有如「黑洞」,這些機關都以國家安全為由,將大小所有事務歸為機密,完全沒有問責制。(美聯社)

 

賴清德總統跟國安團隊應該思考善用職權跟民意壓力、引進民間創意等方式,推動情報界打破跟公眾的隔閡,重塑情報界的公眾形象。

 

五、如何推動情報界的轉型正義

 

情報界的轉型正義一直是情報界內外諱言的「房間裡的大象」,即使是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的檔案解密都面臨情報界或明或暗的阻力,雖然《國家機密保護法》的修正使得情報界不容易再使用「保護情報工作人員」跟「國家安全」為藉口阻撓檔案解密,然而面對情報界威權遺緒的轉型正義進程,這只是踏出艱難的第一步。

 

只要情報界的轉型正義持續牛步化,那麼永遠難以得到公眾的充分支持和信任,也只會讓情報界跟公眾的隔閡持續擴大,如何深化情報界的轉型正義進程,同時平撫情報界的反彈,促進情報界跟政治受難者、轉型正義NGO團體在內的公眾之間的和解,仰賴於賴清德總統跟國安團隊的政治手腕。

 

六、如何強化情報界的可問責性

 

由於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情報界一直難以被外界監督,所衍生的諸多系統性問題無法得檢視,更不用説得到妥善解決,學者廖宏祥之前批評:「情報單位更有如『黑洞』。這些機關都以國家安全為由,將大小所有事務歸為機密,完全沒有問責制。」今時今日仍然未得到讓人滿意的改善。

 

這種狀態在民主深化多年的台灣無疑是不能令人滿意的,賴清德總統跟國安團隊應該思考如何從制度上、實務上強化情報界的可問責性。

 

前國安局官員蕭台福2020年在《亞太防務雜誌》為文〈台灣需要推動情報事務革命〉,結尾以古諺「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強調台灣情報事務革新的急迫性:「如果始終不種植、尋覓艾草,就算七十年,還是得不到三年的艾草」。這段話仍然適用2024年的今日。

 

筆者期待未來賴清德總統跟國安團隊能夠重視情報改革的重要性,及早規劃情報改革的進程,消弭情報界和公眾的隔閡,讓情報工作能夠脫胎換骨,才能因應日益嚴峻的兩岸、國際局勢。

 

※作者為情報體系觀察者

 

關鍵字: 賴清德 情報改革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