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安全不能重押在狹義的不對稱作戰裡

諸葛風雲 2024年02月21日 07:00:00
台灣的安全不能一廂情願重押在書中所倡議之狹義不對稱作戰,僅靠微型突擊艇、人員攜行武器、各類機動防空飛彈都不足以確保台灣安全更遑論產生嚇阻力。(圖片摘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台灣的安全不能一廂情願重押在書中所倡議之狹義不對稱作戰,僅靠微型突擊艇、人員攜行武器、各類機動防空飛彈都不足以確保台灣安全更遑論產生嚇阻力。(圖片摘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近期國內特定媒體接續報導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所著之「台灣的勝算」一書及其所闡述之不對稱作戰已獲得美方高度肯定,且依《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USNI News)1月30日之報導,美國海軍已提案建造數千艘「致命的海上攻擊無人艇(lethal sea-borne attack drones)」,然經比對即可發現新聞中的無人艇與其著作所稱微型突擊艇乃是截然不同之裝備,這樣的刻意報導著實令人費解。

 

首先根據美國海軍學院新聞報導:美國海軍一直在太平洋試驗一種名為「地獄景觀(hellscape)」的攻擊無人艇,是一種類似烏克蘭所使用的低成本自殺無人艇;這與美國海軍目前部署的大中型USV「幽靈艦隊霸主」(Ghost Fleet Overlord)驗證艦並不相同。

 

而「台灣的勝算」一書中主要論述為狹義之不對稱作戰理念,但其中矛盾之處分述如下:

 

一、陸軍改以國土防衛部隊為主體:揚棄傳統戰甲車及重砲,改裝備人員攜行短小輕薄如:標槍反裝甲飛彈、刺針防空飛彈等來嚇阻敵人,但卻忘記這類短距離的武器屬於最後防禦手段,若以此為主將使台灣陷入挨打被動局面,此舉等於拉敵人進屋決戰,將會讓我們家裏滿目瘡痍,況且如同只拿近身武器,在缺乏長程打擊能力及火力下是不具備有嚇阻能力的。

 

揚棄傳統戰甲車及重砲,改裝備人員攜行短小輕薄如標槍反裝甲飛彈、刺針防空飛彈等來嚇阻敵人,將使台灣陷入挨打被動局面(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二、海軍改以大量小型智能化的微型飛彈突擊艇作為主戰兵力:書中花了大量篇幅闡述微型飛彈突擊艇的優點,甚至上節目介紹時也常論述以500億元的潛艦與200億元的微型飛彈突擊艇相比較進行選擇,尤其僅以太貴為由忽略潛艦的重要性更是讓許多專家不解:

 

(一)自一戰、二戰德國因無力對抗大英帝國的海軍而改以潛艦作為海軍主力後,潛艦即成為水面艦隊的噩夢,所以在不對稱的論述中一艘潛艦可以牽制住一整個水面艦隊,加上海洋鹽分溫度的千變萬化,使得反潛作戰為海軍最困難的作戰之首,因此至今各國均全力發展水下艦隊,所以已故的海軍總司令顧崇廉上將才說「沒有潛艦的海軍只能算半個海軍」。

 

(二)微型飛彈突擊艇受限於排水量(約45噸)及火力(兩枚反艦飛彈),僅能沿海岸航行,且超過4級海象即無法出海;另台灣海峽一年當中,平均出現兩米以上(5級)浪高的天數達到178天,佔48%,一米以下(含)(4級),大約只有65天;加上現有台灣的反艦飛彈射程都超過150km,所以陸基的魚叉及雄風二/三型反艦飛彈發射車足以覆蓋台灣周邊海域,開戰後將使敵人船艦不敢貿然接近台灣;且依過去50噸級的海鷗飛彈快艇操作經驗,微型飛彈突擊艇雖可藏匿於小型漁港,但仍需岸際設施的支援相關配套,此類狼群戰術早已不合時宜,而反艦飛彈發射車可以借助台灣發達的公路網進行疏散與隱藏,更符合不對稱作戰的精神。

 

(三)美國近年驗證的無人船艦主要是填補有人艦艇人力不足的困境,以傳統艦艇兵力為主,搭配無人幽靈艦隊為輔,以節約人力;烏克蘭由於長期缺乏海軍大型艦艇,導致其黑海經濟命脈航道遭俄羅斯封鎖,影響烏克蘭糧食出口及各國物資輸入,雖然烏克蘭運用自殺無人機、自殺無人艇、反艦飛彈、海馬斯多管火箭及暴風影巡弋飛彈逐步消滅俄羅斯的黑海艦隊,但在缺乏傳統海軍艦艇之下,對於海上生命線的確保仍力有未逮,影響經濟及戰局甚鉅。

 

三、空軍改以「各類型機動防空系統」為止的空域拒止概念:放棄以「戰機」為主奪取「空優」的制空思維類,但類似作法敘利亞早於1982年6月9日貝卡山谷之役就示範過了,敘利亞只保留少數戰機,改以防空飛彈做為制空主力,沒想到一開戰以色列透過無人機偵蒐標定干擾、戰機發射反輻射飛彈摧毀雷達等手段,在短短六分鐘之內,便將敘利亞與蘇聯苦心經營十年,耗費巨資20億美元左右,建立的19個SA-6飛彈基地全滅;至整個作戰結束時,敘利亞一共有29個SA-6防空飛彈連遭到摧毀,82至86架戰機被擊落元氣大傷;再看烏俄戰場上,由於烏克蘭缺乏空優情況下,以致地面部隊不斷遭受防空飛彈射程之外俄羅斯軍機進行的遠程打擊,才會不斷呼籲歐美各國加速軍援F-16這類先進戰機以作為抗衡並降低反攻損失。

 

四、要國人冷靜面對灰色侵犯:以烏俄戰爭為例,早在2014年9月和2015年2月,俄烏簽署《明斯克協議》與《新明斯克協議》後就不斷發生各類衝突這些都屬於灰色地帶侵犯,直自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才以「特別軍事行動」大舉入侵烏克蘭,可見熱戰之前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侵略者會進行各種試探與侵擾,而開戰之初烏克蘭在欠缺各類傳統兵力(如戰機、戰車、火砲、軍艦)之下,不得已才以人員攜行武器進行抵抗死守家園,雖締造不對稱作戰的典範,卻是以大量人民的生命來換取,這可由日後烏克蘭欲進行反攻作戰,是在仰賴歐美援助的各式戰甲車、榴砲、海馬斯多管火箭…等傳統武器就緒後才得以進行,雖收復部分失土,但在缺乏空優及彈葯的掩護下戰事至今仍持續膠著,顯見在灰色侵犯階段,就必須加強備戰並搶占先機,這都不是人員攜行裝備可以做得到的。

 

台灣的安全不能一廂情願重押在書中所倡議之狹義不對稱作戰,僅靠微型突擊艇、人員攜行武器、各類機動防空飛彈都不足以確保台灣安全更遑論產生嚇阻力,以色列及新加坡都是最早投入無人載具操作的國家,但兩國均配備大量F-15、F-16、F-35戰機及空中加油機,也都配備大量新銳艦艇及潛艦;新加坡有德製豹二戰車、以色列有自製的梅卡瓦(Merkava)戰車;所以全世界普遍都是以傳統作戰為主,不對稱作戰為輔,相輔相成不可偏廢,李喜明也曾補充說明應以傳統兵力6:不對稱作戰4來搭配,但各國多為傳統9:不對稱1來建構較為普遍而合理。

 

全世界普遍都是以傳統作戰為主,不對稱作戰為輔,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圖為F-16V。(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自2016年蔡英文總統就任以來,所採取「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多維作戰準備,已迫使中國解放軍從飛彈軍的東風系列彈道飛彈乃至海空軍各類機艦,在進入台灣的打擊範圍內都不敢掉以輕心,也唯有具備「拒敵於彼岸、擊敵於半渡、毀敵於水際灘頭、殲敵於城鎮陣地」的國防力量,才可使企圖染指我們家園的入侵者不敢輕啟戰端,而對於似是而非的錯誤訊息,國人應加以辨別留意避免遭到誤導。

 

※作者為大學助理教授、軍事部落客YouTuber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