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政客被罷免通常是自找的

陳嘉宏 2024年03月08日 07:02:00
在台灣這套極為特殊的制度下,政客會被罷免通常是自找的,謝國樑千萬不要再錯估形勢。(攝影:陳愷巨)

在台灣這套極為特殊的制度下,政客會被罷免通常是自找的,謝國樑千萬不要再錯估形勢。(攝影:陳愷巨)

台灣的罷免門檻是總公民數的四分之一,這標準相當低,除非特定深藍或深綠的選區,在單一選制下,不論藍綠,多數可以輕易地跨過這總公民數四分之一選票。例如基隆雖然偏藍,但民進黨曾在林右昌尋求市長連任時拿下破紀錄的10萬張選票,佔該市總公民數的3成3,加上罷免發動者在當下的投票意願遠高於反對者,所以,要針對罷免案反動員,關鍵往往不在於當事人能動員出多少人反對,而在於如何降低支持罷免案者的投票意願。簡單講,就是當事人必須想方設法降低自己的「討厭度」。

 

據稱,一項針對基隆市長的罷免案已經箭在弦上了,這讓謝國樑很緊張。緊張是對的,畢竟一個多月前那個用電鋸鋸開門鎖,強闖NET商場的震撼力實在太強,不少基隆人亟於給目這無法紀的基隆市府一個教訓。但謝國樑過往的形象不差,而基隆又是傳統藍大於綠的縣市,真要挽救這次政治危機也非不可能;只要謝國樑肯低頭致歉,與NET和解,盡量放低姿態,別再讓自己成為新聞焦點,10天半個月事情也就慢慢淡了。可惜的是,過去一個月來,謝國樑市府卻反其道而行。

 

為了反制外界質疑謝國樑圖利微風集團的聲浪,基隆市府首先拿前市長林右昌開刀。先是宣稱前市府為何沒移轉NET所在的東岸廣場2、3、4樓產權,質疑林右昌圖利;接著又指稱基隆城際轉運站的權利金過低,營運商竟是生技公司。其實,姑且不論這其中緣由如何,謝國樑身為現任基隆市長,如果真發現前市府有弊,何以拖到此刻才拿出來說嘴?此作法針對性太強、斧鑿痕跡過深,明顯就濫用權力,轉移焦點。

 

在被問到是否指揮夜闖NET商場的行動時,謝國樑面有難色、吞吞吐吐,不願正面回答。其實,謝國樑出席行前會議是事實,如果此事涉及違法,他再怎麼樣也躲不開可能的法律追訴。既然伸頭一刀,縮頭也一刀,謝國樑還不如大方承認他是整場行動的總指揮,既展現身為市長的肩膀,還表現出力挺下屬的情義。否則,身為市長卻畏畏縮縮,如此霹靂的行動迄今卻無人負責,這形同在告訴市民,基隆市府令出多門,當然繼續惡化其在罷免案中的處境。

 

在台灣這種極為特殊的罷免投票制度裡,政客面對罷免案的方法無他,就是減少自己的曝光度,降低自己的討厭度,與人為善,不要動輒像「鬥雞」,但謝國樑過去一個月的行徑全背道而行。他主動挑起與前市長恩怨,對市府的公務作為遮遮掩掩;他還啟動基層座談,名為說明市政,實則與支持者互相取暖。更糟的是,前天居然傳出謝國樑所屬的基隆二信竟動員員工連署罷免民進黨籍的基隆市議會議長,這不但是藐視民主政治的制衡監督,更是在恐嚇選民,作法令人匪夷所思。

 

罷免是一種負面動員、情緒動員,也扭曲民主政治定期改選監督的機制,其實是非常不好的制度。4年前的民進黨雖然成功罷免前高雄市長韓國瑜,但隨後也付出了陳柏惟與王浩宇兩名泛綠民代遭到罷免的代價,更間接承受了過去4年藍綠堅壁清野、全面對抗的苦果。據知,民進黨並不想再犯下同樣錯誤,但顯然謝國樑錯解了當前的民意氛圍,讓罷免與反罷免對峙的態勢節節升高,反而讓自己身陷困境。

 

在台灣,政客會被罷免通常是自找的,謝國樑千萬不要再錯估形勢。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關鍵字: 罷免 謝國樑 基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