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歐洲行能分化美歐同盟? 研究中國問題專家給負評

洪毅 2024年05月10日 16:10:00
習近平9日在匈牙利會見總理奧班。奧班對中俄友善的立場及政治強人的態勢,在歐盟獨樹一幟。(美聯社)

習近平9日在匈牙利會見總理奧班。奧班對中俄友善的立場及政治強人的態勢,在歐盟獨樹一幟。(美聯社)

習近平的歐洲行已到尾聲,在美中關係緊繃之際,對於這趟志在向歐洲發動魅力攻勢的行程是否成功,中國究竟有多少收穫,歐洲智庫專家及議員多持保留立場。

 

美國之音報導,習近平造訪法國後,宣布兩巷簽了18項協議,對此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研究員英莎麗(Sari Arho Havrén)表示,法國是習近平歐洲行最有挑戰性的國家,他現在對應該對結果感到滿意,因為簽了許多商業協議,至於不向俄羅斯輸出軍武或軍事技術的承諾,則與南海不會軍事化的承諾差不多重要。

 

習近平2015年時曾向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承諾,南沙群島不會軍事化,但後續發展證明這是全然的謊言。英沙麗暗指,中國領導人不向俄羅斯出售武器的承諾,與不將南海軍事化的承諾同樣不可靠,「習近平學會如何逃避一切責任」,而他警告「我們反對利用烏克蘭危機甩鍋、抹黑第三國,煽動『新冷戰』」描述了這些承諾背後的現實。

 

習近平向美國承諾南海部軍事化後,隔年(2016年)就在無人居住的永暑礁啟用機場。(美聯社)

 

金融時報首席外交專欄作家拉赫曼(Gideon Rachman)撰文說,他最近訪問北京時​​,發現中國外交政策專家對法國提出的歐洲需要實現與美國的「戰略自主」感到著迷。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Institut français d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研究員西蒙(John Seaman)認為,將戰略自主與讓歐洲成為與美國分庭抗禮的陣營,是中國的錯判,法國的戰略自主是指在跨大西洋安全事務上「有能力、有意願做出比現在更多的貢獻」。在美中博弈中,中國寄厚望於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是誤讀了法國的戰略意圖,也高估了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的影響力。

 

相較於法國,習近平在塞爾維亞得到最多溫暖,奧地利「人文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Human Sciences)學者、資深記者出身的葛列尼(Misha Glenny)在X平台上發布塞爾維亞親政府報刊頭版頭條的圖片,顯示習近平的肖像幾乎蓋滿半個版面,葛列尼說,這種編輯手法大概只有1989年以前、仍在蘇聯鐵幕之下的東歐才會出現。

 

 

 

習近平在塞爾維亞媒體發表署名文章,再次述及1999年中國大使館遭轟炸事件,並在中國國內煽動反美情緒,美國智庫「太平洋國際政策理事會」(Pacific Council on International policy)成員莫斯切拉(Joe Moschella)表示,當時是南斯拉夫內戰下的北約(NETO)集體行動,美國當時誤襲後整整一年的時間都在向中國道歉,但中國仍繼續無理取鬧。

 

德國的歐洲議會議員包瑞翰(Reinhard Butikofer)更稱,對中俄友善的塞爾維亞與匈牙利在歐洲早已被邊緣化,歐洲與美國可能有分歧,但中國想要挑撥關係的可能性是「零」。

 

為迎接習近平造訪塞爾維亞,貝爾格勒當局4日就掛上可以蓋滿整棟摩天大樓的旗幟以表歡迎。(美聯社)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