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從為什麼是吳欣盈到她人呢

李濠仲 2023年12月13日 07:00:00
此刻任何對一個「不存在的吳欣盈」所表現出的支持行為和言語,難免都會顯得特別空洞無據。(資料照片/攝影:王侑聖)

此刻任何對一個「不存在的吳欣盈」所表現出的支持行為和言語,難免都會顯得特別空洞無據。(資料照片/攝影:王侑聖)

過去美國大選,通常情況下,選民主要是投票給他們最喜歡的「總統候選人」,但近來對副總統候選人的關注度也愈來愈提高,主要原因,除了副總統是距離成為總統僅有一步之遙的人(憲法備位設計),當下「副總統人選」更經常被作為傳遞某種關鍵訊息之用。例如2020年拜登提名哈里斯,很大考量,就是欲藉哈里斯的族裔和性別,去平息選民對民主黨重回「老白男」的批評。

 

副總統候選人之所以受到重視,一開始曾經是基於「地理戰略因素」。也就是在總統候選人條件不相上下時,開始有競選幕僚在副手「母州」地緣關係(主要為選區根據地)上,作拓增票源操作,即期望在人不親土親的帶動下,以提名某個州的知名政治人物,刺激出當地選民更大的投票動機。基於這一目的,有時競選總部刻意在副總統候選人「母州」投入大規模的競選經費,亦是常見的事。

 

之後,當幾乎所有總統候選人都這麼做時,副手選擇模式,漸漸再又進入新一階段,也就是副總統候選人的地理策略已成為次要,轉而期望他也必須成為另一個有能力負擔全國性選舉的首席助選員,此時,副總統人選的價值就不僅限於自己原本的選區,他還要是一個具有全國知名度,且受到歡迎的人。

 

進到這一局面,副總統候選人的功能,就不能光是為了彌補總統候選人在特定選區的劣勢,他也另有責任,去協助總統候選人在其他關鍵州維持有利的競爭狀態。更重要的是,為了讓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可以於選戰中盡快磨合,副手人選,尤其最好能同時符合受人喜愛、對總統候選人忠誠以及彼此熟識三條件。

 

美國前副總統蒙戴爾曾自評和卡特搭檔競選的勝利因素,正在於卡特和他之間不純然只存在互補關係,而是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結合後確實產生了化學變化,足以令選民信服他們確實可以共事。畢竟依照憲法設計,總統、副總統執政期間的互動的確是有風險的,按照蒙戴爾的說法是:「如果你犯了一個錯誤(挑選副手),一個嚴重的錯誤,那就像是一段糟糕的婚姻。只是你們不能離婚。」

 

蒙戴爾自己也曾參選過總統,他也曾在挑選副手問題上有所著墨,他對自己挑選副手這件事的理解則是「這可能是總統競選團隊做出的最重要決定,或者至少是從選舉到總統任期內最重要的決定之一,而這是他們(總統競選團隊)基本上唯一得以控制的一件事。」

 

在理想狀態下,現代型的副總統候選人角色,應該是一個一方面能夠幫助總統獲勝,還能輔佐總統執政,並在總統出現任何意外,可以立刻從容備位上任的人。那麼,過去副手的「地理戰略因素」就又更不重要了,其所具備的行政經驗和專業知識,也將更優於個人純粹的學經歷或口才辨給。

 

以此檢視柯文哲挑選的副手吳欣盈,其實不難發現吳欣盈的參選風格確實獨樹一格,自正式登記後,她僅短短幾天公開露面,隨即就飛往參加之前排定的氣候變遷會議,整整10餘天,讓柯文哲幾乎呈現「副手空窗狀態」。如此一來恐怕已出現幾個問題,第一,她似乎並沒有發揮助選功能,其次,外界也看不到她和總統候選人之間的任何交集,兩人分處的平行時空,在選舉最後階段維持10日以上之久,不等於傳達了柯文哲選擇吳欣盈為副手,從頭到尾原來如此無關緊要。

 

儘管柯文哲陣營試圖以柯文哲國內拚選舉,吳欣盈國外拚外交,去解釋她這些日子的選戰「缺席」,但這也顯得有些時空跳躍,畢竟就算副總統有可能受總統之命到國外參加會議、典禮,或被賦予任何儀式性、功能性角色,不也應該是在兩人真正當選之後才會發生?如今,吳欣盈所能帶來的選票加分作用倒在其次,藉由過去10餘日的觀察,她是否太過輕視民主經驗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向人民說服的過程」,恐怕才是最讓人疑惑的問題,不只如此,這同時也造成了此刻任何對一個「不存在的副總統候選人」所表現出的支持行為和言語,都會顯得特別空洞無據。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