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爾德專欄:別激怒那些不好唬弄的年輕選民

顧爾德 2024年01月31日 07:00:00
年輕人挺柯文哲讓民進黨緊張。(圖片摘自柯文哲臉書)

年輕人挺柯文哲讓民進黨緊張。(圖片摘自柯文哲臉書)

113大選後「白色現象」成了焦點,民眾黨成了國會關鍵少數;更重要的是,柯文哲與民眾黨經過這一役,證明了他們此刻的確是年輕選民的最愛──但也許只是此刻。

 

年輕人挺柯文哲讓民進黨緊張。畢竟之前兩屆總統大選中,年輕選票都是民進黨的囊中物,首投族更簇擁著蔡英文登上總統大位。相對於國民黨「老大黨」形象,民進黨還認真著力於年輕人支持的進步議題,例如同婚議題雖然得罪了長期支持黨外/民進黨的長老教會系統,但為蔡英文贏得更多年輕選民支持。

 

四年前支持蔡英文的年輕選民如今為何消失了?

 

首先就候選人的特質而言,賴清德的人設不同於蔡英文,即使蔡英文被形容為「大小姐」,但她具有親和特質,對一些進步議題保持開放性;相對的,西裝畢挺、頭髮染得烏黑還中分的賴清德,對一些進步議題的態度較審慎。年輕人對蔡英文的支持因此無法完全移轉給賴清德。

 

年輕人對蔡英文的支持始終無法完全移轉給賴清德。(美聯社)

 

就組織而言,民進黨的確比國民黨年輕,也更懂得把自己包裝得較時髦,但別忘了它已經三十七歲了。回想一九七○年代末,台灣民眾眼中那些有如僵屍般的國會老法統,其實三十多年前選上時國會議員時也多是青年才俊。動員戡亂體制讓老法統不用改選而與台灣社會脫節,但就組織的建制與老化程度而言,現在的民進黨也直追當年恐龍般的黨國。與台灣民主運動一起成長的選民,或許會珍惜民進黨的成長歲月刻畫著台灣民主化痕跡,這有如跟隨蔣家政權來台的國民黨人也會覺得自己的政黨繼承寶貴的「國民革命史」;但對解嚴後才出生的年輕人而言,民進黨和國民黨都一樣是來自舊時代的恐龍政黨。

 

這次選舉中,綠營憂心忡忡地警告年輕人不要沈迷抖音、要警惕中國認知作戰。即使這些擔憂是真實的,年輕人聽到這些警語的感覺,大概和四十年前的年輕人聽到黨國警告人民要小心中共統戰、不要讀「匪書」、要提防「三合一敵人」一樣會嗤之以鼻──這種話讓聽的人覺得:你還把我當小孩子看,不相信我自己的判斷力嗎?即使當年「匪書」中不乏老共的宣傳統戰,但還是要自己經歷過才會承認,官方想禁止只會更勾起年輕人好奇心。

 

就像對1968一代而言,「體制」(institute)是個髒字眼,如今的年輕人反建制、不滿現狀。就是他們人不安於制度規範,才更具創新突破能力──這可能是革新力量,也可能是革命力量,甚至只是破壞力量。年輕人還沒有被鑲嵌在固定社會網絡上,他們的身份認同是浮動的;他們不滿足於在長輩規訓下選擇一條路,還在探索各種可能,所以價值觀會變動,可能偏左也可能轉為偏右,但就是還不想中庸而行。

 

趙少康說,柯粉和韓粉高度重疊,這個說法雖需更多實證數據佐證,但兩者之間的確共通處。韓粉年齡層雖偏高但也吸引不少年輕人,他們政治光譜偏右,其中不乏魯蛇──他們抱怨民進黨政府的政策讓他們失去原本佔據的有利位子;柯粉年齡層較低,政治立場較自由主義;他們也許有不錯的教育背景,但抱怨這個體制對他們不公平,他們對掌權者抱持狐疑。柯粉和韓粉都有強烈的被剝奪感,他們都反建制; 韓總和柯P都是非典型領袖,能吸引反建制的年輕人。年輕人的政治立場從左跳到右並不罕見,柯粉和韓粉置換並不違和。

 

韓國瑜舉行新書發表會,吸引上萬韓粉到場,韓熱情與台下互動。(王侑聖攝)

 

年輕人不滿住房政策、不滿低薪,這些不滿主要投射到執政的民進黨身上。二十多年前民進黨很敏銳地覺查到凋敝農村高齡化,因而提出「老農津貼」政策成功地吸票;過去中南部農業地帶是國民黨的鐵票區,才幾年間被民進黨的徹底翻盤綠化,這必須歸功於主打老農津貼的選戰策略。之後台灣也快速進入高層化社會,政府相對投入更多資源在解決老年問題上,包括完善年金制度。

 

隨著平均餘命增加,愈來愈多退休者依靠著國民年金生活。只不過老年保障愈好,年輕人卻覺得背負的重擔愈大。收入沒提高、住房沒著落,年金、健保費卻越繳愈多、愈久。「多繳、少領、延後退」,年輕人覺得繳的保費都是用來補貼老人看病、安養,而未來自己退休時社會保障系統會不會破產還是未知數。

 

年輕人這種不滿情緒愈來愈高──世代的不滿、對政策的不滿、對建制的不滿混合為一,最後灌注到選舉票櫃中。民進黨終於發現年輕人這個選票基石被掏空,未來四年執政必然會投注更多次資源在年輕人身上。這次選戰中,青年房貸成了攻防議題之一,而民進黨政府也先一步實施了私立大學學費補助政策。

 

不過想藉單一政策「收服」年輕選民並不容易。就如本報李濠仲專欄引述的一段評論:「總統做了ABC,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DEFGHIJXYZ……。」年輕人難「侍侯」是因為他們較具理想性,他們的想像空間更大,不容易受限於單面向議題;年輕人更想追求整體性、更容易被「革命」這種全盤改變吸引。也因為年輕人的激進,促成了社會政治出現更大幅的進步──從野百合到太陽花都是年輕人易滿足、不願屈從的特性所成就的。

 

除了對建制的不滿,也要小心年輕人的代間不滿被激化。之前作家李昂在大眾運輸上要求年輕人讓位,透露出的老大心態就引起年輕網民熱議,而許多利用退休餘裕和敬老優惠,成群結伴到風景區享受樂齡生活的銀髮族們,經常在大眾運輸上或風景區中旁若無人的大聲嘻笑交談,他們都沒注意到週遭年輕人皺著眉頭在忍受著這群受他們繳稅供養的人。

 

變動性大的年輕選民的確提高了了政治不穩定度,而安於建制的大人們可能因為習以為常、自以為是的作為激怒年輕人,引發他們反撲。到時候,長輩可能還搞不清自己怎麼遭到晚輩逆襲。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