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專欄:懂「國會助理」 高虹安不會走到這一步

李濠仲 2023年08月22日 07:00:00
曾擔任過歐巴馬參議員時期「首席助理」的皮特·勞斯,尤其具有「駕馭官僚機構的訣竅」,而被媒體敬稱為「第101位參議員」。(維基百科)

曾擔任過歐巴馬參議員時期「首席助理」的皮特·勞斯,尤其具有「駕馭官僚機構的訣竅」,而被媒體敬稱為「第101位參議員」。(維基百科)

美國已故參議員泰德·甘迺迪(甘迺迪家族成員之一)生前曾多次強調「國會助理」對國家的重要性,因為自一項法案起草、協商,到最終定案,可以說其中具體工作的95%都是由國會助理所完成,他甚至認這是美國國會半世紀來最重要的變革標記。2018年,更有蒙哥馬利(Jacob Montgomery)、尼漢(Brendan Nyhan)兩位政治學者在政論雜誌《Journal of Politics》發表文章,首次以量化方式證明了國會助理對國家立法工作確實意義非凡。

 

藉由蒙哥馬利和尼漢的調查研究,大家也才發現,儘管國會助理的知名度遠不如他們的「老闆」,但專精某些委員會的助理,卻能左右動輒上千萬美元的預算,舉凡從核戰到關乎所有人的流行病預防,各式法案優先順位的排列者,往往也不是議員本身,而是來自助理們的判斷。屬於國會助理的「巨大影響力」,在國會議員光環下長期隱而未見,但「內行人」如許多記者,私下若有意掌握某一正在進行的重要法案、預算,想評估其效應,都知道詢問對象應該是「助理」,而不是找「議員」。

 

例如曾擔任過歐巴馬參議員時期「首席助理」的皮特·勞斯(Pete Rouse),就因為性格謹慎、業務熟練,尤其具有「駕馭官僚機構的訣竅」,而被媒體敬稱為「第101位參議員」(美國參議員共100席)。歐巴馬之前,他已是參議院民主黨領袖湯姆·達施勒的首席幕僚,1998年柯林頓遭眾議院彈劾時,檯面下談判也多有勞斯身影。他始終未走到國會舞台之上,國會山的幕後,倒是有不少關於他的傳奇被傳頌。

 

更有媒體形容,勞斯除了成功幫助菜鳥議員歐巴馬穩住了華盛頓政治生涯的頭幾年,根本就是歐巴馬的「國會指導教授」,進而,他還幾乎替歐巴馬競選總統鋪平了道路。這些讚許,在歐巴馬2008年當選總統後隨即得到印證,當時有媒體提到,如果歐巴馬打算籌組一個有意改變(歐巴馬競選口號)華府的團隊,那麼勞斯絕對會是完美的「檯面下人物」。

 

不過,儘管國會助理工作如此重要,卻不是人人都是勞斯,相反的,在一份關於國會助理待遇,題為:「公平薪資/為何國會需要投資年輕工作者」的報告中(Why Congress Needs to Invest in Junior Staf),便發有為數不少的國會助理年薪中位數仍不足3萬9000美元,遠低於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分析,認為在華府生活,一個成年人(無小孩)至少需年薪4萬2610美元的薪資水準。

 

這種現象當然導致了國會助理間留不住人才,即他們的工作堪稱美國立法部門的核心,並經常為此加班努力不懈,但有太多人竟為了壓得喘不過氣的帳單,要不被迫兼職,要不就是離開國會,轉而投入相對高薪的利益團體遊說工作。因而,長期主張政治透明的跨黨派組織「Issue One」才會公開呼籲,「如果我們想要一個強而有力的國會,一個能夠滿足所有美國人需求的立法機構,首先就是要給予年輕一輩的國會助理更好的薪酬。」

 

意即,美國已看到了一個關於國家立法機構的內在失衡問題。過去,國會運作好壞,多半聚焦在它的傳統衡量標準,例如立法者通過的法案數量、舉行聽證會的次數,或一場會議的開銷、天數等等,但如此一來,卻是嚴重忽略了國會中具有關鍵角色的國會助理,究竟身處什麼樣的工作環境,以及埋頭奉獻國家大政,又是領取著什麼水準的薪酬。若就「Issue One」所稱,「苛刻」國會助理,其實也是在傷及美國的民主制度,那麼,「健康的組織」對國會來說,當然就非常重要。

 

台灣近來沸沸揚揚的「高虹安立委辦公室公積金案」,司法問題之外,就曝光的消息,以及高虹安本人和助理的對話,乃至自我辯詞,直至「助理薪水自願回捐說」,則已讓人不免懷疑,她出身企業界,且深受郭台銘賞識,是否正是這樣的背景,才會讓她誤解了「國會助理」之於國會議員的價值,更別提美國社會對國會助理角色的釐清和認識。倘若高虹安案對台灣國會有任何意義,或許就是再提供一次機會,如美國社會一般,去回頭反思國會助理在低薪酬、高流動率的環境下,又該如何發揮其既非公務員,又存有為人民服務使命的高超能力。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