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所謂投票給小黨是浪費選票的謬誤

Phuann I̍t-hân 2024年01月09日 00:00:00
選票不會浪費,而是會轉換為其他的形式實踐你我的理念,關鍵在於是否能投給最符合理想的政黨和候選人。(張哲偉攝)

選票不會浪費,而是會轉換為其他的形式實踐你我的理念,關鍵在於是否能投給最符合理想的政黨和候選人。(張哲偉攝)

很多人說,政黨票投給小黨,得票很可能未達5%的門檻,無法取得國會席次,因而認為投給小黨的選票浪費了。其實,仔細思索,就會發現浪費選票說存在許多謬誤。

   

2008年台聯未取得席次,但正因有3%選票讓他們獲得政黨補助款,四年後才有獲得席次的機會。2020年台灣基進未取得席次,但因通過3%門檻,獲得政黨補助款,才隨即能在同一年的罷韓活動中扮演要角,傾全黨之力,與其他團體一起終結韓國瑜在高雄的鬧劇。

   

由此可見,選票不會浪費,而是會轉換為其他的形式實踐你我的理念,關鍵在於是否能投給最符合理想的政黨和候選人。

   

如同1996年的總統大選,彭明敏與謝長廷的正副總統組合拿下21%的選票,勝過林洋港、郝柏村的15%,但遠遠不如李登輝和連戰搭檔獲得的54%。與李連配的懸殊落差早已在選前反映了,仍然有21%的台灣選民願意將首次的總統票投給本土政黨推出的候選人,他們不知道彭謝配當選機會極低嗎?不怕選票浪費嗎?我想,當年許多投彭謝配的人,更在乎自己的選票能表達希望本土政黨執政的心聲,能再推民進黨這個正在茁壯的本土政黨一把,因而堅定投票。若沒有這麼多堅定投票的人,一旦彭謝配的得票少於代表大中國路線的林郝配,將傳達給國際怎樣的訊息?氣弱的民進黨,還能贏得2000年的總統大選嗎?

   

或許有人會說,單一席次的競爭和多席次的選舉不能一概而論,那就回頭來講國會選舉。超過5%之後,大約每3%才會再多一席,浪費選票之說如果成立,那麼最後多不了一席的那1%甚至2.9%,也都是浪費掉的,亦即,投給大黨的選票,同樣有可能浪費!此外,2016年的時代力量氣勢如虹,普遍被看好能過5%,選票也果然化為席次,若只以「浪費選票說」來看,並沒有浪費。但不知時代力量後來的政黨路線及那兩位不分區立委的政治操守,是否讓多數投票給他們的選民覺得符合理想?這張選票浪費了嗎?

   

以上在在證明浪費選票之說的謬誤,投給符合理想的人與黨,選票不會浪費;投錯了,才是浪費。與其費心於只有上天知道結果的算計,不如好好挑選真正能代表自己政治理念的政黨與政治人物。

   

2004年由兩大黨主導的第七次修憲,使得小黨幾乎沒有取得區域立委席次的空間,不分區立委是小黨進入國會的唯一管道。如果每逢選舉,大黨又要以強大的宣傳力放送「票投小黨是浪費」的認知耳語,那麼那次的修憲,形同兩大黨聯手拍板:台灣從此沒有新政黨的空間,將持續維持藍綠兩大黨的格局──這是浪費選票說的謬誤中最荒謬之處。

   

若有人要說:「已新生一個台灣民眾黨了啊!」是的,在此制度困境與格局之下,能壯大的也只有這種毫無理想、操弄民粹的一人政黨而已,還不荒謬嗎?況且藍白都已論及婚嫁,白也不過是兩大黨競爭格局的一環而已。

   

又或者有人要說:「先消滅藍白政黨,再給小黨空間。」那麼我不禁要問:好不容易迎來本土全面執政八年,為何藍白席次的走勢是越來越多,多到韓國瑜有機會當立法院長?為何藍白這等親中代理人的威脅越來越大,大到必須違反民主精神,犧牲本土小黨的生存空間來阻擋他們?是防堵中國勢力的國安機制出了問題?還是台灣的政黨競爭格局出了問題?還是選舉制度出了問題?不論哪個問題,似乎都不是將選票集中給一個大黨能解決的。

   

如此看來,浪費選票之說,實在是徹頭徹尾的謬誤啊!

 

※作者為高雄人,文史碩士,文字工作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