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鵰俠侶》到《俠客行》,除了篇幅甚短的《鴛鴦刀》外,其餘七部小說都是先出普及本,再出單行本(合訂本)。然而,武史出版社並沒有先出版《笑傲江湖》的普及本,而是...
金庸在修訂完《連城訣》後,就著手改寫《白馬嘯西風》,並於1972年9月7日開始在《明報晚報》連載,到1972年10月3日為止,共計二十七續。明晚版共分五回,每天都有小標題。...
《書劍恩仇錄》在《新晚報》連載約八個月後,金庸首度撰文,親身交代創作《書劍恩仇錄》的前因後果與過程,文章題為〈漫談「書劍恩仇錄」〉,原載1955年10月5日的《新晚報...
金庸從1970年3月開始修改小說,同年10月修訂版《書劍恩仇錄》開始在《明報晚報》上連載。四年之後,也就是1974年年底,《金庸作品集》單行本面世,由《雪山飛狐》打頭陣。 ...
小說《鴛鴦刀》到底什麼時候發表?至今仍然是個謎。不只出生日期不能確定,就連出生地也有不同說法。「出生地」指的是「在什麼地方發表」。本來,文獻資料(報紙新聞)已經...
金庸小說與其他武俠小說最不同的地方,在於金庸運用了「動態創作」模式來寫小說。或許,金庸打從有推出「正版本」的想法開始,就「預見」會一次又一次改寫自己的小說。這種...
在稍稍了解類三育版《雪山飛狐》第一集後,接下來要探討的問題是:到底(類)三育版《雪山飛狐》有沒有第二集?前面提到,傳本即使再少,也會有流傳下來的痕跡,但從來沒有...
事實上,「鄺拾記版」的舊版金庸小說,還有另外一個謎題。就是金庸明明說過,由鄺拾記報局出版發行的只有普及版的薄本(普及本)與厚本(合訂本,或叫單行本)兩種,但傳世...
《新明日報》有「續稿未到」的情況,《明報》則出現「續稿遺失」。全世界的讀者都沒有看到過這續的連載,這是金庸小說連載史上僅有的一次。《明報》1967年9月19日刊登《笑...
識別《武俠與歷史》出版日期的表達方式,並非無的放矢,因為刊物編輯或許是想透過改變日期表達方式來做「記號」。第四十六期的寫法正是最佳明證。第四十五期用「純中」,而...
現藏於北京國家圖書館的《中國日報》也許有助於破解謎題。《中國日報》是緬甸的華文報紙,連載的《鴛鴦刀》始於1961年3月25日,終於1961年6月18日,前後歷經八十六天,但只...
《素心劍》是金庸創作的第十一部小說,卻是金庸第六部修改的小說。經改寫後的《素心劍》換了個書名,叫做《連城訣》,從1972年6月6日開始在《明報晚報》連載,一直到19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