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籍導演馬丁.迪奇科(Martin Dicicco)於2017年完成的《未來的列車》(All that Passes by through a Window that Doesn&...
《柬埔寨之春》(A Cambodian Spring)這部由前《衛報》記者,愛爾蘭導演克里斯.凱利(Chris Kelly)花了九年時間追蹤、拍攝、製作的紀錄片,於 2018 年 TIDF 國際競賽獲...
我是誰?從哪裡來?又該往哪裡去?死亡是什麼?而我們活著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來自中國的獨立紀錄片導演沙青,在經歷人生低谷後,足不出門、離群索居多年,重新整理、...
2014年美國導演史杰鵬(J.P. SNIADECKI)與黃香、徐若濤共同合作的《玉門》獲得TIDF亞州視野競賽與華人紀錄片雙首獎,是當年影展的大贏家。2017年他再度以共同導演的方式,...
白球死了之後 龍山區厚岩洞,一個位於首爾的老舊區域,傳統平房比鄰交錯,市井小民熙來人往。抬頭望去,平房屋頂的角落有一處木板搭設而成的狗窩,那正是「白...
「轉型正義」自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後,成為台灣媒體中常見的詞彙;然而社會的討論卻常常只在政治的攻防,「東廠說」更成為今年選舉熱議的主軸。然而,如何面對、還原過去...
日前(12/11)這則消息令人心殤,長期耕耘同志議題的紀錄片導演陳俊志,因突發性的心因性休克(高血壓心臟病併衰竭)於家中驟逝,享年51歲。事出突然,許多人皆表示難以置...
(此為下篇,上篇請點這裡) 在費城光箱電影中心的放映結束後,緊接著是本次美國巡演的重頭戲,在週末於(10/19-21)紐約的經典電影資料館(Anthology Film A...
本屆TIDF的重磅單元「想像式前衛:1960s的電影實驗」,是TIDF團隊經過近一年半的調查、訪問、尋找、整理、考證,最終發現許多當年青年電影運動的線索,以及已佚失多年、甚...
邁入第十年的DMZ Docs南韓國際紀錄片影展9月中再次於首爾近郊坡州市(Paju City)與高陽市(Goyang City)盛大展開,帶來39個國家、142部作品。一如影展以南北韓非軍事區(...
在「民間記憶計畫」的實踐和傳播中「身體工作坊」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除了作為劇場創作的日常訓練方式,這些年我們也將「身體工作坊」帶入到不同的工作坊之中,與更多不同...
(原文刊於法國專業紀錄片網站Le blog documentaire,經作者同意後刊登) Le blog documentaire:破例一次,我們帶領讀者前往台灣,今年五月舉辦了第11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