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學法律,是因為我被霸凌過。」 出生在桃園眷村的張靜,高中北上就讀師大附中,因為每天從楊梅埔心通車到師大附中路程迢遠(來回4小時)...
台灣的法官,多數做不到「自省」與「無愧」兩點。 有人的地方就有缺點 張靜強調,從來沒說「實行陪審制就不會產生冤獄」,「有人...
人民參審或陪審被倡議者視為司法改革的「火車頭」,配套措施「起訴狀一本主義」(或稱「卷證不併送」)則是「小火車頭」,早在1999年全國司改會議就有熱烈討論,雖然與會者...
Who guards the guardians? 「監督者」誰來監督 一句「台灣法官、檢察官,會收錢的在5%到10%之間」猶如春雷乍響、暮鼓晨鐘,聲遍...
法律專業用語艱深,不夠白話,一直被認為是司法與人民溝通的一大障礙。到底司法語言有多難懂?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四分組25日的人民參與審判公聽會,法律人大辯論,訴狀一本...
陪審制、參審制孰優?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四分組25日展開大辯論時,第四分組委員、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長張靜摃上司法院,質疑司法院不採陪審制的理由是台灣人民水準不夠,挑...
「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四分組25日增開「人民參與審判制度」公聽會,對推動人民參與審判已有高度共識的司改方向,到底要採參審制或陪審制?進行大辯論。民間司法改革...
(續前文) 談一些對於陪審制的誤解—事實查核與快問快答 在近年來研究人民參與審判制度的過程中,我發現到台灣對於法制政策研究有一個相...
對現在的政府來說,以蔡英文總統為執政核心的行政團隊在選前提出有關司法改革,尤其是人民參與審判制度的政見,似乎也隨著形勢演變,漸漸變成了一種政策(或者,講得更白一...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4分組「參與透明親近的司法」,第一次會議決議在3月25日下午加開「陪審與參審公聽會」,邀請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和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推薦代表,...
三月七日的上報,刊登了一篇由盧禮賓撰寫的「【陪審制大辯論】美國實證研究陪審團三成案件被法官打槍」(下稱「盧文」)。其中引用台灣高等法院法官張永宏在其論文《我國引...
「你覺得陪審團判對了嗎?」台灣高等法院法官張永宏在他的論文著作《我國引進國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之研究─以日本裁判員制度為借鏡》中,舉美國一項著名的陪審制度實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