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已成全球產業趨勢,台灣為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或稱「碳邊境稅」)及美國積極研議的《清潔競爭法案(CCA)》碳關稅,已規劃於 2025 年開徵碳費,碳費費...
聯電於 12 月 12 日舉辦永續說明會暨傑出廠商頒獎典禮,現場集結 200 家供應商,並邀請合作廠商大云永續科技前來分享,如何協助聯電建構低碳永續供應鏈、全球永續未來趨勢...
根據天下雜誌第777期Fast100減碳調查結果顯示「無法取得穩定綠電來源」是國內企業在減碳路上的一大阻礙,因應國內外減碳壓力,國發會近期更成立了碳權交易所因應,但碳權交...
永豐銀行今(15日)舉辦「淨零先鋒 碳Zero」論壇,聚焦實踐碳淨零議題,同步分享盤查與查證、能源管理、減碳及永續四部曲,以建構綠色金融服務,攜手企業邁步轉型。永豐銀...
響應國家減碳政策與全球因應氣候風險趨勢,台灣中油公司因應淨零轉型策略,推動二氧化碳捕捉封存再利用路徑,在煉油廠內建置「二氧化碳捕捉與轉化甲醇」試驗設施,以進行技...
台灣有超過三十萬家從事外銷的中小企業,但隨著歐盟啟動邊境碳稅的機制,想順利讓貨出去錢進來就得先過碳稅這一關,榮星環境教育基金會為協助處於「碳焦慮」的中小企業,免...
台灣目標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為了抑制高碳排產業,未來勢必課徵「碳稅」與「碳費」,卻帶來新興的金融稅務問題,但目前政府尚未提出具體政策引導產業轉型。台灣民眾黨立...
近年來,國際間興起「碳定價」的討論,筆者將其比擬為一種使用者付費概念,換句話說,污染者必須為污染環境的行為或相關活動支付一定的成本費用,形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碳...
日前媒體報導碳關稅趨勢恐壓垮中小企業、台北市市長柯文哲質疑中央政府未有作為一節,環保署特此說明,歐盟推動碳關稅制度就是希望加速全球減碳,環保署正進行溫室氣體減量...
綠電不再只是環保議題,早已跨足到經濟、產業發展與日常生活等層面。歐盟今年公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法案,預計2026年起正式對進口的高碳排產品課徵關稅,這也顯示...
為加速減碳,環保署自去年即啟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工作,並密集與各相關部會、民間團體、鋼鐵、光電半導體、水泥、造紙、玻璃業、煉油、人纖、石化、基本化學及電力...
歐盟執委會在7月14日公布2030年降低55%溫室氣體排放的「55套案」(Fit fot 55)一系列立法提案,其中最被世界各國所關注者為「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