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Shot

駭客的「終極完美武器」:人工智慧

  • 2020-07-14
  • 文字:林思怡
  • 攝影:取自 CNET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與人腦的對決在近期屢見不鮮,但如果 AI 和人類挑戰網路釣魚(phishing),會是誰勝誰負呢?

 

網路安全公司「ZeroFOX」的兩位數據科學家 2016 年進行一場實驗,他們教導 AI 研究社群網路用戶的行為模式,設計並丟出網路釣魚的誘餌,吸引用戶點擊連結上鉤。

 

期待人類逆轉勝的結果嗎?可惜並沒有這類的奇蹟發生。

 

名為「SNAP_R」的 AI 平均每分鐘發出 6.75 則推特,試圖詐騙 800 多名用戶,並成功吸引 275 名用戶點擊;相較之下,富比士(Forbes)研究犯罪安全的記者福克斯布魯斯特(Thomas Fox-Brewster)只發出 129 次嘗試,吸引了 49 名用戶。

 

不論是拋出的魚餌數或上鉤的用戶數,AI 都壓倒性的擊垮人類。

 

 

AI 早為駭客所利用?

 

雖然這僅是一場實驗,卻也顯示出 AI 的確可被用來進行惡意攻擊。事實上,雖然難以證實,但駭客很有可能早已這麼做了。

 

2017 年 7 月美國駭客年會黑帽大會(Black Hat USA)上,數百名網路安全專家齊聚一堂討論科技帶來的新興威脅,在其中一場投票中,有 62%的與會者認定未來網路駭客將利用 AI 進一步攻擊資安。

 

 

安創資訊(Cylance)的安全數據科學家華勒斯(Brian Wallace)認為,駭客已經好一段時間把 AI 當做武器使用了,「因為駭客攻擊要達到一定規模,得盡可能攻擊用戶,攻擊到越多目標越好,但同時還要降低被發現的風險。」華勒斯指出,AI 還有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就是「終極完美武器」。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同時有一大批資安專家認為,AI 短期內並不會被駭客用來網路詐騙。會出現這樣的分歧,可能起因於大家對 AI 的定義皆有所不同。

 

何謂 AI?

 

《未來的犯罪》作者古德曼(Marc Goodman)認為,隨著技術持續發展,人們對 AI 的概念也不斷在改變。

 

 

歸根究柢,AI 的 I 代表的是無論是生物或機械的「代理人」(agent)具備「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但其實人們已經擁有許多具備這種功能的工具,只是因為持有的時間過長,只要再有這樣的工具出現,我們就幾乎立即視其為理所當然。

 

好比在計算機剛出現時,這個比人類運算快上幾百萬倍的機器被認為是技術上的一大進步,但現在沒人會認為計算機很特別;又或者是 1997年 擊敗世界棋王的 AI 深藍(Deep Blue),曾經被視為人類智力的最高指標。

 

如今,在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s)等多方發展下,人們也同樣改變了對機器智慧(machine intelligence)的看法,像是語音助理 Siri、自駕車或疾病診斷功能,都已被認為再平常不過。如果人們忽視這些工具的力量,那麼也可能會忽略打算開發 AI 潛力的人,像是駭客。

 

 

華勒斯認為資安專家談論 AI 時,談論的領域更加廣泛也更加簡化,看起來也變得「比較不那麼嚇人」。

 

用 AI 做壞事的可能性

 

行動裝置安全防護公司「Zighra」執行長杜特(Deepak Dutt)認為,在不久的將來,運用複雜的 AI 系統進行網路攻擊的可能性很高,甚至很可能早已被部分國家如俄羅斯、中國所利用。

 

 

 

杜特指出,AI 可藉由挖取公共領域(public domain)和社群網路的大數據,得到出生日期、電話、位置、電子信箱等身分訊息,用來駭進個人帳號。此外,也可以用 AI 監控電郵、發送的文字訊息,甚至量身打造個人化的釣魚信件,來進行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的駭客攻擊。

 

網路安全公司「Recorded Future」技術長徹夫(Staffan Truvé)雖認同 AI 日益普遍後,就越有可能被用來當作攻擊工具,不過當今駭客並不如某些人所說的,正在使用 AI 進行網路攻擊。

 

徹夫認為駭客目前仍運用相對簡單的演算法,如自修改代碼(self-modifying code),或者使用自動化方案進行網路釣魚。「如果老派的暴力攻擊法還有用,你還會花時間跟金錢去嘗試新的方式嗎?」

 

 

用 AI 對付 AI

 

要對付 AI 所產生的網路攻擊,恐怕也只有 AI 本身能夠達成此目的,而這樣的作法,將使人類越來越仰賴智慧系統。

 

「對安全專家來說,這問題攸關大數據(Big Data),」安全數據科學家華勒斯說,「一旦你開始對付敵人,你就只能把 AI 當作武器使用。」華勒斯建議資安公司著手展開研究,發展專屬於公司的 AI 武器來保護資料安全。

 

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規劃類似「奪旗」(Capture the flag,CTF)的資安競賽,AI 開發者互相挑戰彼此,而最強的 AI 開發者終將「適者生存」。

 

《未來的犯罪》作者古德曼認為,人類將「出於需要」而愈發頻繁使用 AI,「從偵查詐騙到打擊網路犯罪皆然」,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多家新創公司正和 IBM 的超級電腦「華生」(Watson)共同合作,打擊網路威脅。

其他深度專題

回頂端

上報 Up Media

undefined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