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專欄】從超商到精品咖啡,看懂價格背後的意義

沈立融 2017年02月13日 07:00:00
每一粒咖啡豆都是生產者的心血。(攝影:沈立融)

每一粒咖啡豆都是生產者的心血。(攝影:沈立融)

玲琅滿目的咖啡商品與店家,很多消費者是用價格去決定消費,也有許多消費者是以咖啡符合自己口味去決定消費。但價格的高低讓人眼花撩亂,自己買的咖啡品質是否符合這個價位,亦或拿到的是一杯經過商人精美包裝、品牌塑造及行銷手法後,價格高昂卻品質不符的咖啡。

 

只要是消費者,都一定會喜歡美麗、有品牌、講出來是人人都聽過的東西,就如同名牌商品般。咖啡也是如此,但所有商品應該都回到商品本身的價值與品質上。因此,除了品牌價值外,咖啡生豆本身的價格,是最誠實反應在最終消費者身上:咖啡豆就像期貨一般,價格隨著生豆品質及產量多寡影響。

 

延伸閱讀:【職人專欄】走進咖啡館,該如何選到屬於自己的飲品?

 

咖啡的生產履歷。(攝影:沈立融)

 

產量稀少、咖啡風味令愛好者愛不釋手,甚至不惜成本的去收購,就會導致咖啡豆價格上漲;至於在咖啡比賽有得名的咖啡豆,或是經過咖啡評鑑得到高分的咖啡豆,價格也會因此水漲船高。

 

而搶手的豆子甚至會用競標的方式決定買家,通常是由咖啡豆公司或是各國的生豆商購入,再來就是大宗貿易進口的咖啡生豆,通常是分生產國,由貨櫃分裝經由海運運送,到進口商手上再到烘豆商或自烘店家,將成本逐一增加後就是消費者最後拿到手上的價格。

 

由此可知,如果咖啡豆源頭只能追朔到出口國,幾乎可以斷定是廉價的商業豆,幾乎沒有所謂的生產履歷,品質更是無法控制,在商業價值上無法製作成高品質的咖啡,因此被大量使用在低價的咖啡上面,許多連鎖咖啡店及超商咖啡因為使用量龐大,必須顧及大量的原物料供給,以及成本控制,通常是選用低價的商業生豆。

 

反思一下,台灣超商一杯咖啡不到50元,筆者還喝過路邊20元的,如此低廉的價格,回推到產地生豆的價錢,如果不是經過被壓榨的農民加上大量機械化採收的低品質商業豆,根本很難提供如此低價的咖啡。

 

經由咖啡師精心調製的咖啡。(攝影:沈立融)

 

真正高品質的咖啡豆,是需要大量人工照料、採收、挑豆、烘焙及沖煮,這些都是機械化無法取代的,因此要挑選高品質咖啡豆,應該盡量挑選生產履歷越透明越好,因為追溯到生產源頭,代表生產者為自己的咖啡生豆背書,品質相對有保障。

 

還有公平交易咖啡,可以讓生產者有較合理的報酬,也因此可以讓生產者有更好的環境去種植及生產咖啡,這些咖啡豆價錢雖相對偏高,但是對於品質上可以適當的反映出來。

 

此篇並未討論的好壞,因為咖啡好壞是相當主觀的一件事,咖啡商品的優劣也是由消費者去評斷。您喝的是價格、品牌還是咖啡豆本身風味?其實都應該是咖啡愛好者真正所要去關心的事。

 

上報生活頻道特約作者「沈立融」

高雄Revel Coffee Studio老闆|

SCAE Barista Level 1、2|

SCAE Sensory Level 1|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關鍵字: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