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習近平看到這張照片會怎麼想台海100年後

李濠仲 2024年04月25日 07:00:00
倘若一百年前,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人(猶太人)皆能預示到今天這張年度新聞攝影照片,他們那時會做出什麼不一樣的決定?(美聯社)

倘若一百年前,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人(猶太人)皆能預示到今天這張年度新聞攝影照片,他們那時會做出什麼不一樣的決定?(美聯社)

「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18日公布的年度(2024)攝影獎照片,是一位巴勒斯坦婦人,低頭緊抱著用白布裹覆住的小姪女,5歲的她,在以色列對加薩的襲擊中喪生,照片背景提到了當時她的母親和妹妹也同時身亡。畫面真切反映了戰爭中巨大悲傷的一刻,觸動許多人心。

 

關於這張照片,攝影獎評審團主席薛爾德說:「作為一種字面解釋及隱喻,它深刻傳達了衝突的恐怖和徒勞」、「一旦你看到它,它就會在你的腦海中烙印…這是一個極其有力的和平論據。」前一句話無人可否認,但一張照片的震懾力,能否真能為世界和平帶來有效推力(尤其對加薩)?期待和現實,恐怕是兩回事。

 

若就「發動戰爭、製造死亡、產生仇恨、暴力回擊、引發新的戰爭」循環,應該可以推論出,巴勒斯坦人(尤其哈瑪斯)目睹這一畫面,有多大機率會是仇恨增生,而非論據和平。加薩之外的「旁觀者」或許會因為一張照片,激發對世界和平更熱切的想望,但對局內人來說,要如何才能遏制那必然的復仇感?

 

這張足以讓巴勒斯坦(哈瑪斯)對以色列恨意加深的照片出現,起於10月中以色列對加薩南部發射導彈,擊中了這位小女孩的家。至於以色列為什麼會發射導彈?不正因為事發前10天,一波波哈瑪斯槍手越過加薩邊界突襲以色列,還發射數千枚火箭彈,造成上千人死亡,遇難者包括364位當時正參加音樂祭的年輕人,還有許多老人、小孩,另有250人被哈瑪斯擄走作為人質,BBC甚至報導了哈馬斯在襲擊期間對以色列人的性暴力。那麼,這樣的情境,是不是也徒然又製造出更多憎恨哈瑪斯的以色列人?

 

再往回推。照美國眼前諸多巴勒斯坦同情者所稱,不能將「今天加薩衝突的起因」,僅歸咎於「10月7日哈瑪斯突襲以色列」,必須從以色列加諸加薩人的悲劇堆疊切入,包括以色列人控制了該地的水電和食物,迫使加薩人連生存的基本尊嚴都遭到踐踏,哈瑪斯便是以反抗以色列、解放加薩受到擁戴。不過,哈瑪斯不也據此合理化、神聖化了自己過去以來「盡可能殺死和綁架最多以色列人」(正如10月7日他們對以色列所為)的「烈士使命」。另外,因「歷史仇恨之故」,儘管加薩人未必喜歡哈瑪斯的暴力手段,但當面臨唯有在哈瑪斯和以色列之間做選擇時,絕大多數當然還是會傾向哈瑪斯。

 

真要檢討「事件起因」,今天之前的每一年、每一月,也許都有足以讓以色列人憎恨哈瑪斯的理由,同樣也有無數令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人恨意難消的原因。我們大可一路回溯到1948年以阿戰爭種下的惡果,乃至現代戰爭出現之前的19世紀,以色列、巴勒斯坦人不早已衝突不斷。而今,戰爭型態強化了衝突,造成彼此更大、更殘酷的死亡,然後就是至少整整一個世紀過去,戰爭仍沒完沒了、無日無之,任何一人死亡所導致傷痛,孰是孰非,有時亦取決於你決定從哪個時間點(誰先傷誰)切入。

 

回到那張令人心碎的年度攝影照片,既然發生在加薩,它就不只呈現出了生與死的衝擊,而是幾乎概括了加薩數代人苦難的輪迴。同一時間,也不光加薩繼續恨意增長,超過兩年的烏俄戰爭,難道不是在步其後塵。此外,許多西方國家正關切著台灣海峽,從媒體、政界到學界,多有「中國何時(會不會)武力侵台」的嚴肅討論,這當然肇因於中國對台灣土地的企圖,以及「不放棄以武力統一」的宣示,而國際上普遍聲音,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希望這個世界再開新戰場,包括此刻正訪問中國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都還得在行前特別呼籲中國在賴清德就職典禮期間,應避免出現「挑釁」行為。

 

世局所示,加薩衝突顯然已很難釐清究竟是誰「製造了百年歷史恩怨的第一滴血」,倘若一百年前,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人(猶太人)皆能預示到今天這張年度新聞攝影照片,他們那時會做出什麼不一樣的決定?如今,習近平治下的中國亟欲對過去「百年恥辱」展現出實力反彈,於是對台灣蠢蠢欲動,不斷以軍武做出恫嚇,那麼,這張年度新聞照,或許可以讓習近平冷靜想想台海的一百年後。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