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車諾比反應爐可移動防護罩 造價510億

郭慧 2016年11月18日 08:00:00

「這象徵一個開始。讓我們開始著手,終結和『1986年事件』長達30年的戰鬥。」

烏克蘭生態環境部長賽梅拉克(Ostap Semerak)

 

 

車諾比事件

 

事實上,賽梅拉克口中的「1986年事件」,就是人類史上至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車諾比事件(Chernobyl disaster)。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當時隸屬於前蘇聯(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USSR) 的烏克蘭共和國(Ukrainian National Republic)普里雅特市(Pripyat)車諾比核電廠(Chernobyl nuclear Plant)發生了核子反應爐破裂事件。

 

當時核電廠4號反應爐狀態異常、蒸氣爆炸,最終摧毀反應爐頂部,使大量輻射物質散逸至空氣中。然而,在蘇聯當局刻意的隱瞞下,該事件未在第一時間進行完善的處理,造成了人民、土地,以及國際社會難以承受的後果。

 

 

 

鬼城魔咒

 

 

根據2005年的車諾比論壇(Chernobyl Forum)估計,約50人因接收過量輻射而當場身亡,其中多數為現場工作人員;此外,根據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估計,該事件的總傷亡人數更高達9萬3000人。而事發的普里雅特市更被科學家稱為「2萬年內不宜人居」的所在。

 

這場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影響範圍更遠及俄羅斯、白俄羅斯,以及北歐地區。即便到了30年後的現在,雖說仍有少數居民堅持居住於普里雅特市,該地更發展出「暗黑觀光」(Dark tourism,意指過去與死亡、悲劇相關的地方,發展出的另類觀光)的新可能;然而,整個城市仍無法擺脫「鬼城」的魔咒。

 

30年前的一場爆炸,成為了萬年的詛咒。

 

 

 

那麼,賽梅拉克要如何結束這場惡夢般的纏鬥呢? 答案是:「遮蔽執行計畫」(Shelter Implementation Plan)。

 

新安全圍堵體

 

根據《BBC》報導,從11月底開始,工作人員將著手把「新安全圍堵體」(New Safe Confinment, NSC)覆蓋在30年前出事的反應爐上。「新安全圍堵體」是一個高108公尺、寬275公尺的大型鋼筋混凝土防護罩,建造目的是為了防止輻射物質再度外漏。

 

 

事實上,在1986年車諾比事件爆發時,4號反應爐頂部遭毀、輻射物質散逸至空氣中,為全歐洲的公眾健康蒙上陰霾。在此情形下,當時緊急搭建了一層覆蓋於反應爐上的石棺,避免災情擴散。然而,過去搭建的石棺,現在早已嚴重風化;若是該石棺倒塌,更多的輻射物質將會散逸到空氣中,嚴重影響人體健康。

 

也因此,在1997年丹佛(City and County of Denver,美國科羅拉多州城市)八大工業國高峰會(G8) 上,各國決定成立「車諾比基金」(Chernobyl Shelter Fund, CSF),為車諾比核電廠4號反應爐重新建造一個可靠的防護罩,防止更多輻射物質在下個世紀裡繼續飄散。

 

最大可移動結構

 

這項計畫由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 EBRD)負責。不僅工程耗資高達16億美元(約新台幣510億元),所鑄造的「新安全圍堵體」更被稱為「人類建造的最大型陸上可移動結構」。根據該計畫,「新安全圍堵體」將於2016年11月底開始搬運。

 

 

 

 

為了避免防護罩受到輻射影響,「新安全圍堵體」是在遠離事發地點的地方建造而成的。也因此,從開始搬運,到結束安放的過程,總計耗時5天才能完工。

 

「這項絕無僅有的技術工程之所以能夠實行,必須要歸功於由工程師、建築者組成的專業團隊。」賽梅拉克表示。

 

專業的團隊、高昂的經費,這項人類經營的「亡羊補牢」工程,是否可以為萬年惡夢劃上休止符,或許,仍有待後代子孫來為我們揭曉了。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世界帶到你眼前!】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