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烏魚在藻礁產卵」說法又錯又假

謝蕙蓮 2021年12月12日 00:00:00
由既有研究及調查紀錄顯示,烏魚的產卵場是在臺灣西南沿海海域,不是在桃園藻礁上。(資料照片/攝影:張哲偉)

由既有研究及調查紀錄顯示,烏魚的產卵場是在臺灣西南沿海海域,不是在桃園藻礁上。(資料照片/攝影:張哲偉)

潘忠政先生臉書「船長的話」及Jauwen Chan (陳昭倫)先生臉書「【烏魚與藻礁】-老船長和他白鶴友人呼籲」陸續貼文,傳達「船長要交代的話」。在短片與短文中,船長敘述「…在桃園一帶海域每年到這個時候就有非常長大的烏魚苗。非常多的魚苗就是他這一帶有藻礁的存在,他可以產卵,在藻礁裡上來繁殖…」。

 

臺灣社會大眾熟知,烏魚被漁民稱為「信魚」,是季節性洄游魚類,在適當溫度與鹽度的海域產卵。於11月底至隔年1月,烏魚成群結隊從中國大陸沿岸南下,經過臺灣海峽到臺灣西南沿海產卵,再南下到鵝鑾鼻附近折向北,北返中國沿岸。受精卵為浮性卵,漂浮在水層中;它不是沈性卵,不會黏附在海底。在沿海海域孵化。小魚苗長到體長約2至3公分左右的稚魚期,會進入沿岸淡鹹水交會的河口生活,攝食底棲性的小型甲殼類;長到幼魚期3至5.5公分左右之前,為雜食性,除了吃小型甲殼類外,還吃浮游藻類與附著性藻類(矽藻、海藻等);魚苗隨著成長逐漸游向外海,體長大於5.5公分左右,食性轉變為偏向草食性,吃植物碎片、矽藻、海藻等。

 

從烏魚生活史早期來看,魚卵孵化為仔魚,是隨波逐流的,直到長到1-2公分以上的稚魚或魚苗期,是在整個西海岸沿岸的各種生態系覓食,特別是河口。烏魚生活習性和藻礁沒有因果關係。

 

由既有研究及調查紀錄顯示,烏魚的產卵場是在臺灣西南沿海海域,不是在桃園藻礁上。在陳昭倫、溫國彰主持的「藻」回南桃園的里山海計畫報告中及溫國彰為通訊作者的期刊論文報告中,也沒有在桃園藻礁區域調查到大量的烏魚魚苗。做為環境教育者或海洋生物研究者,沒有求真的精神與能力,一再散播無科學根據的訊息,更消費純樸漁民,如何能寄情於藻礁的保護?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榮退研究員,專長從事海洋底棲生態、生物學研究、溼地生態與保育學研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