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陣營運用網路政治公關宣傳技術,已經引領新一波民粹政治浪潮席捲台灣年輕世代。(美聯社)
經歷2020年總統大選與高雄市長罷免案,韓國瑜引領的民粹浪潮大幅退燒,許多人樂觀地認為,台灣民主發展從此趨向穩定,「天然獨世代」內建台灣認同感與民主基因,政治立場明顯傾向本土政黨。大部分NGO、公民團體與時代力量都回歸監督者角色,針對完全執政的民進黨蔡英文政府提出許多建言或批判。然而,直到本次總統大選,眾人赫然發現,柯文哲陣營運用網路政治公關宣傳技術,引領新一波民粹政治浪潮席捲台灣年輕世代。
如同幾年前「韓家軍」奉韓國瑜為台灣救世主,如今,許多年輕人迫不急待想以選票把政治偶像、除弊英雄送入中央政府,他們真誠地相信柯陣營創造的政治神話:只要讓柯文哲、黃國昌掌握權力,進入中央政府「掃蕩」藍綠兩大黨,台灣各種社會問題——無論是短期現象或者結構性、系統性問題——都能獲得解決,台灣的未來就會變得更美好。
民粹主義最鮮明的特徵在於,魅力型領袖與群眾之間直接連結的崇拜關係,民粹政客憑藉群眾支持作為主要政治資本用以競逐政治權力。民粹主義最特別之處在於,魅力型領袖被抬升到英雄、完人的超然高度,成為特定絕對價值的具體化身,大有凌駕超越既有體制之上的態勢。如同親柯側翼粉專在網路上主打「國昌老師在哪裡 正義就在哪裡」。柯陣營試圖藉黃國昌裂解時代力量,吸引更多時力支持者將政黨票改投柯黨,諸如此類宣傳手法明確標誌著,本次大選柯陣營操作民粹主義宣傳套路,持續塑造偶像崇拜。
就像親柯側翼粉專在臉書上高呼「國昌老師在哪裡,正義就在哪裡」,充滿民粹主義風格的宣傳口號,把個人與正義劃上等號,諸如此類宣傳手法,明確標誌著本次總統立委選舉,柯陣營操作民粹宣傳套路塑造偶像崇拜。鐵粉心目中的政治偶像宛如全知全能,無須團隊組織或專業幕僚襄助,獨自一人就能改變大局;政治偶像如同英雄般勇敢挑戰既得利益者,不受已然腐敗的現有體制所約束,政治偶像的言行舉止,當然也不能以世俗通常標準加以衡量。
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柯文哲失言多少次、講過多少歧視性言論,柯粉們都覺得無所謂;儘管柯市府弊案遭起訴人數眾多、柯家人炒作農地、柯黨與黑道、財團關係深厚,柯粉還是不在乎;即使柯黨明顯欠缺執政所需各領域專業人才,整個黨彷彿就像一家政治公關公司,只專注行銷宣傳,柯粉依然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他們直率且天真的寄希望於柯文哲,認為只要柯當選,一切就會變好;即便外界對柯文哲諸多批判,鐵粉們都看作是藍綠大黨聯手打壓政壇新勢力。
黃國昌與其鐵粉同樣也有著民粹式英雄崇拜連結關係。黃國昌揭發「弊端」不尋正常司法途徑,而是自己扮起網路包青天,集檢、審權能於一身,屢屢發動網路公審,影射指控,斷論他人罪名。對於黃國昌違背法律人專業素養的民粹操弄手法,昌粉們不覺得有任何問題,反而認為唯有「國昌老師」膽敢挑戰民進黨權貴人士,真正落實公平正義。曾任時代力量黨主席的黃國昌,毫無政治誠信「跳黨求官」改投柯陣營懷抱,在昌粉眼中也成了「良禽擇木而居」、「為柯文哲雪中送炭」的政治圈暖男義舉。
歷史上所有民粹政客總熱衷於為人民「設定敵人」,藉著操作「敵我對立」煽動支持者情緒,鼓動支持者把不滿、憤怒、仇恨矛頭指向民粹政客所設定的敵人。另一方面,民粹政客總是把「敵人」描述為既強大、狡猾又極度惡劣,以致於常人難以抵禦,因此需要一位超人英雄站出來,帶領人民迎戰強敵。
以本次大選為例,柯文哲、黃國昌一貫的政治論述總是把各種社會問題都簡化為綠營執政無能、大黨貪污腐敗、政客漠視人民權益,卻不談社會問題背後可能牽涉的國內外局勢或結構性因素。柯、黃兩人擅長運用兼具娛樂性與煽動性的言論,將完全執政的民進黨表述為「人民的對立面」,大黨與財團勾結,推行不利人民的政策,導致民眾承受政治與經濟雙重壓榨。本次大選柯陣營提出「把國家還給你」作為競選口號,言下之意,即是國家目前由民進黨把持,已不再屬於人民所有;而打破不公平現狀的方法,唯有支持柯文哲、黃國昌上台掃蕩除弊,社會問題才能獲得解決,年輕人才有美好未來。
回顧馬政府時期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儘管公民團體與抗議者批判國民黨馬英九政府過度親中媚共,圖利資本家罔顧公平正義,最終爆發318公民不服從抵抗運動,群眾佔據立法院與馬政府公開對峙。但是激情過後,大多數公民團體與抗議者,仍舊選擇回歸民主政治運作邏輯,循體制內路線推動法律與制度改革,嘗試成立本土新政黨,進入體制內倡議推動改革。
318學運以來的體制內改革路線是成功或失敗,尚待社會公論。但是從2018年韓流爆發以來,民粹政客屢屢假借推動社會改革之名義,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民粹浪潮快速席捲台灣政壇。無論是韓粉、柯粉、昌粉,各類鐵粉大軍的共通點都不信任現有制度或台面上主流政黨能夠改善或緩解社會問題;民粹主義興起,意味著許多台灣民眾政治效能感低落,對體制內改革路線感到失望,不再對參與式民主所提倡的民間與公部門攜手改善社會問題懷抱期待,轉而迷戀崇拜民粹政客,把希望寄託於政治偶像,希望英雄降臨為台灣除弊興利。
民粹政客的支持者,對政治參與既積極又消極。其積極之處在於,他們熱衷支持魅力型領袖,響應號召參與造勢動員活動,甚至自願成為義勇軍,在網路上成群結隊出征不同意見者。其消極之處則在於,鐵粉普遍放棄透過民間倡議、社會對話或其他公共參與機會訴求政府進行改革,轉而信奉民粹政客灌輸的敵我對立觀點,將政治行動的主導權讓渡予魅力型領袖,淪為被動響應仇恨動員的鐵粉軍團。
自2018年以來,民粹主義彷彿成為台灣跨世代的政治流行趨勢,韓粉大軍年齡層偏高,許多人成長於威權時期,至今仍緬懷、崇拜兩蔣強人領導。然而,柯粉、昌粉多為40歲以下年輕人,大部分人都出生於1990年代以後,成長於自由民主環境的年輕新世代,同樣崇拜魅力型領袖。民粹政客「擁粉自重」主導媒體及網路輿論話語權,不僅用以挑戰藍綠兩大黨,也排擠了標榜進步價值的各小黨,以及許多公民團體在公共輿論上的能見度。
作為台灣第一個本土政黨,長期以來與民間團體之間的合作關係,是民進黨在立足政壇重要基礎。但是隨著民進黨取的完全執政,多次因政策推動與民間團體發生意見衝突,彼此之間的合作關係漸漸瓦解。執政大黨失去與公民社會的連結合作關係,也就逐漸失去掌握民意脈動與社會議題的能力,並且給了民粹政客可趁之機,透過操弄仇恨動員,逐漸吸納對大黨執政感到不滿的民眾,將之轉化為鐵粉支持者。
對抗民粹主義,老方法依然是最好的方法。主流大黨應該重新建立與公民社會之間的合作關係,把社會對話做起來,建立明確的政策議題溝通機制,經由民間團體與掌握公共議題與民意趨向,並且讓民間學界發揮緩衝、沉澱與昇華的作用,引導民眾——特別是年輕人——將針對政府施政的不滿,轉化為具建設性的政策倡議。
小黨與民間團體也需注意到,監督執政大黨固然重要,但切莫為了批判現狀而選擇與民粹政客合作,其代價不僅容易讓議題倡議淪為民粹政客個人秀,藉機塑造英雄崇拜,在選舉時期更會成為民粹政客操作仇恨動員的切入點。居住正義議題慘遭柯文哲、黃國昌收割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居住正義原本關懷包含身障、單親、低收入、老人與文化弱勢者的居住需求,青年居住問題只是其中之一,但是經歷716假社運真造勢之後,議題主軸就被替換、扭曲為「年輕人買不起房」,被柯陣營用於操弄仇恨動員打擊政敵。
因此民間團體與小檔在監督批評執政黨之外,也應該看清民粹政客的操作手法,警惕民粹浪潮的危險性,當年輕人陷入民粹狂熱,崇拜民粹英雄,未來,恐怕會更難推動價值取向的進步議題。有鑑於此,支持參與式民主理念的民間團體,應當抵制民粹政客假借議題合作實則煽動仇恨的伎倆,並且持續提出基於學理與事實政策倡議,抗衡民粹政客拋出的煽動性言論。
經歷韓粉、柯粉、昌粉,持續不斷的民粹浪潮恐有長期化的趨勢,無疑非常值得國內政黨與公民團體進一步深思,並且研擬對策。對於藍綠大黨而言,被NGO批評,總比被民粹政客惡意攻擊更具建設性;由NGO引領社運,總比民粹政客操弄仇恨動員來的好。大選之後,綠營領袖與幕僚應該放下對NGO與公民團體的成見,重新建立合作關係才是面對民粹浪潮的正途。
※作者曾任國會助理、政黨工作人員與公部門聘用人員,現為NGO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