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護師節」比薪水 護理師薪水與付出不成比例

比薪水 2024年05月12日 07:00:00
台灣護理產業工會指出,政府承諾的「三班護病比」仍流於口號,期盼能正式入法,成為改善台灣護理環境的第一步。(資料照片/攝影:陳愷巨)

台灣護理產業工會指出,政府承諾的「三班護病比」仍流於口號,期盼能正式入法,成為改善台灣護理環境的第一步。(資料照片/攝影:陳愷巨)

5 月 12 日是國際護師節,地方局處與醫院紛紛舉辦活動,表彰優秀護理師,慰勞全體護理人員。然而,護理人員出走潮仍未停止,背後是高壓、高工時,薪水與付出不成比例的心酸。

 

疫情過後,護理師出走潮湧現

 

台灣是高齡化社會,因慢性及多重疾病照護需求,護理人力缺口逐漸攀升。衛福部預測,2024 年人力缺口可能達 2.4 萬,2030 年台灣需要增加 5.5 萬名護理人力。

 

疫情過後,台灣爆發護理師出走潮,光是去年上旬,就有超過 1,600 名護理人員離職,造成部分醫院關床。即便政府和各私立醫院為護理師加薪,2024 年 1 月的護理師執業數共 190,259 人,4 月竟下降到 189,403 人,人才還是留不住。

 

護理師薪水與付出不成比例

 

《比薪水》資料庫統計,2023 年,護理師的平均月薪為 42,682 元,中位數 42,000 元;平均年薪 568,673 元(13.3 個月),中位數 564,000 元,平均工時則為 9.4 小時。

 

去年,護理師護士公會提出了「九大訴求」,其中一點便是要求政府編列預算,優先補助醫院護理師的薪水。

 

《比薪水》曾專題報導,追究護理人員離職原因,發現薪水並不是最大的理由,而是不健全的醫療環境。台灣「護病比」過高,一位護理師不只要負責過多病患,還必須處理其他雜務,導致照護品質下降,病患也更容易抱怨,諸多身心壓力又使護理師離職,落入惡性循環。

 

不管是哪一間醫院,護理師總是會在《比薪水》的工作心得提及「加班」、「人力吃緊」、「無理要求」等字眼。台中知名醫院的護理師分享,工作環境實在太壓榨了,交接班時間不算在工作時數內,病人、家屬的要求越來越多,主管又不會挺身而出,非常不推薦。

 

護理師的付出和薪水,明顯不成正比。可以說,加薪只是挽回護理人力最基本的手段。

 

政策具體落實,才能解決護理師出走潮

 

今年 1 月 26 日,衛福部公告「醫院三班護病比」(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和「夜班護理人員獎勵方案」,編列 40 億預算,獎勵比例達標的醫院和值班護理師,盼解決人力短缺,卻引發地區醫院的護理師反彈。

 

地區醫院是「分級醫療」制度的基礎,護理師的缺額、離職率卻較大型醫院高。「護病比」已經太高,夜班補貼又低於醫學中心、區域醫院,若同工不同酬導致社區醫院護理師出走潮,民眾就醫會更困難。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原預計於 3 月 8 日上街抗議,與衛福部取得共識後取消。衛福部承諾縮小夜班費的層級差距。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呼籲,政府應正視地區醫院的困境,落實分級醫療政策,才能改善人力短缺。

 

此外,台灣護理產業工會也指出,政府承諾的「三班護病比」流於口號,沒有具體的策略,期盼能正式入法,成為改善台灣護理環境的第一步。

 

※本文由比薪水提供,原文網址:國際護師節致敬前線,護理師薪水、待遇仍需全面改善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